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知识付费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以“分答”APP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24 19:43
  随着近年来搜索问答平台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信息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为用户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无用信息,用户生成的优质内容被海量信息所掩埋。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大众消费从生存型消费转变为发展型消费,对高质量的知识信息产生了大量需求。在供求不均的传播格局下,通过付费来获取更高质量回答的知识付费模式逐渐兴起。受众在媒介使用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研究受众对媒介产品的需求与满足状况,将对产品的运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深入挖掘用户的使用需求与满足状况、为了探究知识付费未来是否能长久发展还是昙花一现?本文围绕“知识付费模式是否能持续运营下去”这个研究主题,从个人动机因素、知识信息因素、综合环境因素、用户满足感状况这四大方面提出14个问题。本研究认为,影响用户使用知识付费问答平台的因素分别是:个人动机因素、知识因素以及综合环境因素。其中“求知动机”为个人动机因素中的最主要的因素;“信息的独特性”为知识因素中的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所涉及的平台技术方面的因素、知识贡献者因素、隐私安全因素这三类综合环境因素均对用户的使用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研究用户使用后的满足感的部分,本...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四节 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章 研究假设与设计实施
    第一节 核心概念在本文的再理解
        一、新媒体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二、“知识付费”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分答”APP案例概况
        一、传播模式
        二、盈利模式
    第三节 针对用户使用因素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使用因素的划分及其分类原因
        二、个人动机因素
        三、知识信息因素
        四、综合环境因素
    第四节 针对用户满足感分析及研究问题
    第五节 样本资料收集
        一、问卷的调查设计与收集
        二、访谈的设计与结果收集
第三章 影响用户的使用因素与满足感分析
    第一节 影响分答用户的使用因素分析
        一、个人动机因素分析
        二、知识信息因素分析
        三、综合环境因素分析
    第二节 分答用户知识付费后的满足感分析
        一、个人动机是否得到满足
        二、知识是否转化为行动力
        三、是否形成依赖、对其他相似媒介工具是否有替代效应
        四、对知识付费模产品发展态度如何
第四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问卷及访谈情况总结
        一、关于影响用户使用因素结论小结
        二、关于用户使用后的满足状况小结
    第二节 用户偏好发生改变,新型传播模式被认可
    第三节 知识的独特性是知识付费平台最大优势
    第四节 推广策略有待于进一步创新优化
    第五节 研究局限和下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知识付费用户使用与满足调查
    附录二: 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提纲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共享经济的知识付费模式研究[J]. 石姝莉,辛雨晴.  西部广播电视. 2017(13)
[2]知识付费何以成势?[J]. 喻国明.  新闻记者. 2017(07)
[3]“内容付费”到“知识变现”——从“分答”看新时期媒体产品的创新趋势[J]. 王玉珠,徐乐乐.  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 2017(03)
[4]社群时代下知识付费平台的用户留存困境——以分答为例[J]. 林仕晖.  新媒体研究. 2017(09)
[5]“知识付费”是否需要新法律“保驾护航”[J]. 范明志.  人民论坛. 2017(07)
[6]知识付费奇点与未来[J]. 王传珍.  互联网经济. 2017(Z1)
[7]政务微信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研究[J]. 阳翼,宋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4)
[8]“使用与满足”理论文献综述[J]. 曹钦,原辰辰.  东南传播. 2013(12)
[9]受众媒介使用动机[J]. 刘艳.  当代传播. 2005(01)

硕士论文
[1]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微信使用研究[D]. 何渔阳.河北大学 2014
[2]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数字媒介阅读研究[D]. 翟青竹.安徽大学 2012
[3]网络媒体使用与满足形态研究[D]. 宋琳琳.大连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08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3408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8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