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基于WebGIS的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7-07-29 22:11

  本文关键词:基于WebGIS的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更多相关文章: 汶川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建模语言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摘要】: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广且类型复杂,严重威胁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分析次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并用于减灾防灾,急需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对现场调查获取的大量地质灾害数据进行管理。以信息建模理论为指导,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并结合GIS空间数据模型分析,以建立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及实现海量地灾信息综合管理为目的,研发了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信息综合管理系统(WIMS)。利用GIS的强大空间图形管理能力、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开发等技术,以发布图形服务与数据服务的方式实现地质灾害数据共享,解决了空间数据编辑及提升地图访问速度的关键技术问题。该系统不仅能够为灾害管理部门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认识地质灾害的公共平台,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汶川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建模语言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分类号】:P208;P694
【正文快照】: 2008-05-12T14:28,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103.4°E,31.0°N)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导致四川盆地西缘与青藏高原东部挤压带———龙门山断裂带之中央断裂与前山断裂迅速向NE方向破裂,形成长达近300 km地震破裂带,同时也造成龙门山与四川盆地边界错动约9 m的距离[1]。地震不仅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渝生;黄润秋;;中国汶川特大地震损毁城镇恢复重建选址的工程地质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2 黄润秋;李为乐;;“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利;周本刚;冉洪流;王明明;;汶川地震中擂鼓镇地区的滑坡崩塌规律及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6期

2 付宏渊;吕东滨;刘建华;;震区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3期

3 韩渭宾;蒋国芳;;强震等震线、余震区形状与地震构造关系的研究[J];地震;2010年04期

4 宋杨;程维明;柏延臣;万丛;申元村;蒋艳;刘海江;;密云水库周边山区滑坡泥石流易发区预估[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5 胡凯衡;游勇;庄建琦;陈晓清;;北川地震重灾区泥石流特征与减灾对策[J];地理科学;2010年04期

6 张俊;周成虎;郭兆成;杨攀新;孙晓宇;;基于格网的汶川地震场地灾害监测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7 郭兆成;周成虎;孙晓宇;张俊;;汶川地震触发崩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地学前缘;2010年05期

8 袁仁茂;谭锡斌;陈桂华;徐锡伟;;地震破裂带特殊部位大型滑坡及其基于构造地貌发生模型的机制解释:以东河口抛射型滑坡为例[J];地学前缘;2010年05期

9 陈晓利;邓俭良;冉洪流;;汶川地震滑坡崩塌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震地质;2011年01期

10 黄润秋;李为乐;;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量及其密度特征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强;吴事贵;苏玉杰;;映秀至卧龙公路沿线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孙钧;许建聪;;岩坡震害机制及其整治[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3 王运生;罗永红;吉峰;霍俊杰;吴峻峰;徐鸿彪;;汶川大地震山地灾害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4 简文彬;;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与工程选址思考[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5 林鹏;黄凯珠;李子昌;郑文炜;周维垣;;汶川地震对桥梁结构破坏的影响与启示[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6 李仲奎;;震惊、感动与思考——汶川“5·1 2”地震灾区考察报告[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7 张鹏;李宁;陈新民;王旭东;;汶川地震山体崩塌破坏特征的分析与启示[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盛谦;;地面岩石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9 李守定;李晓;张军;赫建明;李世海;汪阳春;;唐家山滑坡成因机制与堰塞坝整体稳定性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许冲;戴福初;姚鑫;陈剑;涂新斌;曹琰波;肖建章;;基于GIS的汶川地震滑坡灾害影响因子确定性系数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庆华;强扰作用下砂堆模型及崩塌滑坡动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薛东剑;RS与GIS在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涛;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4 李军霞;西藏隆子县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周保;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段)特大型滑坡发育特征与群发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汪宙峰;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罗永红;地震作用下复杂斜坡响应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徐光兴;地震作用下边坡工程动力响应与永久位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艳玲;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快速区划与制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刘应辉;汶川地震区都汶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灾害特征与评价[D];兰州大学;2009年

3 崔杉彬;汶川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分析及抗震减灾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熊德清;四川省理县5.12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应急排查与危险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瑛;“5.12”汶川大地震震裂山体灾害勘查评价与治理设计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丁月双;东河口滑坡成因机理与运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建君;复杂山区斜坡的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徐斌;“数字滑坡”技术在重庆黔江小南海地震滑坡调查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孙瑜;基于遥感技术的“5·12”震后北川县山地灾害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王宇;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宏林;孙昭民;王世元;王纪强;董绍鹏;;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J];地震地质;2008年02期

2 俞言祥,高孟潭;台湾集集地震近场地震动的上盘效应[J];地震学报;2001年06期

3 黄润秋;;“5·12”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灾后重建影响的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8年02期

4 陈运泰;;汶川特大地震的震级和断层长度[J];科技导报;2008年10期

5 毛彦龙,胡广韬,赵法锁,毛新虎;地震动触发滑坡体滑动的机理[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6 鲍叶静,高孟潭,姜慧;地震诱发滑坡的概率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7 李忠生;国内外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J];灾害学;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峻屏,彭龙军;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年03期

2 王欣,郑贵州;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实现方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2年08期

3 张述清,黄伟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Net Work GIS)关键问题综述[J];地矿测绘;2001年03期

4 张成才,孙喜梅,朱陶业;几种流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式比较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5期

5 乔京生,赵东;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J];唐山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王宇祥,杨崇俊;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J];中国测绘;2003年01期

7 徐凯;马融;;关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探讨[J];测绘标准化;1999年01期

8 杨东进;;网络地理信息的技术实现[J];科技资讯;2006年26期

9 郑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传输安全的探讨[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2期

10 江崇礼,刘天建,董明;一种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平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耀;;面向西部大开发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 GIS)的开发与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苏凤环;崔鹏;张建强;向灵芝;;基于GIS的泥石流敏感性研究——以汶川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龚勋;吴华意;;浅谈网络三维地理信息系统[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柴勤芳;林永钢;张宁;;基于MapXtreme的校园WEBGIS的设计与实现[A];2006年浙江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论文评审和讨论工程测量发展趋势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李坤;杨华;;WebGIS在三峡库区新城地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何志堂;唐志明;雷鹏;康胜军;;汶川地震对重力基准点的影响分析[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7 劳景寮;;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A];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吴秋兰;周春华;梁勇;张承明;葛平俱;;基于Web GIS的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的设计[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鹏;;基于WebGIS和手机定位的校园通系统[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10 刘秀军;陈海阳;张哲;;基于ArcIMS及JSP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A];山东省测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立;河北测绘信息网被评为受欢迎网站[N];中国测绘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钱贞国;面向互操作的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年

2 王宇翔;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3 傅明;基于Web的空间数据挖掘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丁开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洪顺英;基于多视线向DInSAR技术的三维同震形变场解算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6 王建涛;基于Web的地理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景东升;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信息语义表达和服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玉阁;基于RS的地震灾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天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梁京涛;遥感和GIS在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邓术军;MapNotes的设计与开发[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1年

5 沈江玮;基于GeoVRML的三维WebGIS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江苏大学;2005年

6 徐立钧;基于WEB2.0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研究与应用[D];贵州大学;2008年

7 卢亚辉;基于Web Service 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8 刘佳;基于C/S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高建国;旅游空间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钱建国;基于ArcGIS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91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591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9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