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及防范案例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及防范案例研究
【摘要】:房子对于中国来说是个特殊的产物,拥有房子成为了中国老百姓的其中一个生活目标。房地产行业在中国属于支柱型产业,它能拉动多个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事业也不断扩大,针对房地产事业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也隐藏了一定的房地产信贷风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成立八年多来坚持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在“三农”基础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民生社保服务、城乡结算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宏观经济不断变化的过程,J分行的业务不断扩展的过程中,特别是房地产信贷业务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风险,对于新成立金融主体风险管理体系相对薄弱,对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金融稳定隐患。本文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及防范措施。首先,通过细分国内外研究,总结并归类目前商业银行的各种风险管理理论和先进的经验做法,为J分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找到适当的借鉴;其次,通过房地产信贷风险定义、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分析、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分析分析等理论剖析现阶段J分行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完善的地方;再次,通过研究分析J分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并通过SWOT分析总结J分行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劣,提出J分行近年来出现的风险案例,深入分析J分行风险管理体系存在不足。最后,对J分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有效的完善方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既继承传统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特点,同时又具有新兴银行的业务发展势头,在鲜明的特点下,使J分行成为该地区金融行业中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J分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整体制度设计能够避免历史制度的约束而建立一个更加符合现代内控需求的制度,同时又由于未经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考验,风险体系的质量仍有待检验。“稳健性、效益性、流行性”是银行经营的三大原则,因此,J分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J分行更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风险管理 房地产信贷 J分行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618.3;F832.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5
- 1.1 研究的背景9
- 1.2 研究的意义9-10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实践意义10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0-13
- 1.3.1 国内的研究现状10-11
- 1.3.2 国外的研究现状11-12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启示12-13
- 1.4 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图13-15
- 1.4.1 研究方法13
- 1.4.2 研究内容13-14
- 1.4.3 技术路线图14-15
- 第2章 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理论分析15-20
- 2.1 房地产信贷风险定义15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15-17
- 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分析17
- 2.4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分析分析17-19
- 2.5 房地产信贷风险理论总结19-20
- 第3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研究20-47
- 3.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发展概况20-23
- 3.1.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基本发展情况20
- 3.1.2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历程20-23
- 3.2 中国邮政储蓄因银行J分行房地风险情况的数据分析23-27
- 3.2.1 业务发展与风险情况23-26
- 3.2.2 业务发展与信贷风险的关联关系分析26-27
- 3.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房地产风险管理基本概况27-36
- 3.3.1 开发贷款准入环节27-30
- 3.3.2 审查审批环节30-35
- 3.3.3 贷后管理环节35-36
- 3.4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SWOT分析36-38
- 3.4.1 优势分析37
- 3.4.2 劣势分析37-38
- 3.4.3 机遇分析38
- 3.4.4 威胁分析38
- 3.5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房地产风险管理案例分析38-46
- 3.5.1 B公司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事件38-45
- 3.5.2 J分行违规发放按揭贷款案例45-46
- 3.6 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不足46-47
- 3.6.1 风险管理架构构建不完整46
- 3.6.2 缺乏大数据分析46
- 3.6.3 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46-47
- 第4章 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改进对策与建议47-52
- 4.1 培育严谨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47
- 4.2 完善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控制措施47-48
- 4.2.1 建立合理的信贷风险评估模型47-48
- 4.2.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48
- 4.3 加快金融创新分散房地产信贷风险48-49
- 4.4 改革J分行房地产信贷组织架构49-50
- 4.5 建立J分行房地产信贷人员责任认定体系50-52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5.1 成果与结论52-53
- 5.1.1 J分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薄弱52
- 5.1.2 J分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52
- 5.1.3 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必须加快完善52-53
- 5.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行湖北三峡分行课题组;拓展大中城市房地产信贷业务要点[J];农村金融研究;2002年01期
2 崔学敏,乔杰;关于房地产信贷热现象的冷思考[J];经济师;2003年12期
3 方玮;央行调整房地产信贷政策[J];北京房地产;2003年08期
4 罗春玲;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剖析与政策建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洪旭朝;浅议房地产信贷部的发展[J];中国房地产金融;1994年01期
6 彭勇钧;加强对房地产信贷部的监管已成当务之急[J];金融管理科学.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7 陈庆康;进一步开创房地产信贷工作新局面[J];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8 朱玉红,黄安民;房地产信贷应实行分业经营[J];企业经济;1995年11期
9 龚文华,程治洪,,李凯;房地产信贷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J];银行与企业;1995年04期
10 陆银山;规范房地产信贷管理实现更大效益[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炜;乐欢;;我国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的比较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翟振;;后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仁枫;;入世以来中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现状与评估[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纪睿坤;住建部摸底房地产信贷、税收和限购执行情况[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农行农村产业与城镇化金融部 叶艳秋;县域房地产信贷业务如何做实?[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陈小瑛;央行摸底房地产信贷[N];华夏时报;2014年
4 赵鲜明;房地产信贷不会大幅收缩[N];中国证券报;2003年
5 温跃 李树岭 孔源;济南实行房地产信贷市场季度监测制度[N];金融时报;2004年
6 ;2004-2005年度中国农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先进个人名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7 记者 冯娟;上海房地产信贷增幅趋缓质量稳定[N];金融时报;2008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易宪容;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存在三大认识误区[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李宏瑾 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研究员;房地产信贷堪忧[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央行:房地产信贷政策没有调整[N];证券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雯;中国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度量与控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丽;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法律防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康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对商品住宅供给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曹智超;低碳经济下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刘澜涛;基于Logistic模型的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5 孙萌;中国建设银行A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6 祝越;我国银行房地产信贷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7 吕文娇;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影响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8 潘威;H省Y市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9 胡成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J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及防范案例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6年
10 张静;我国房地产信贷投放效果及风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1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681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