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17:38

  本文关键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金融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网络科技全面结合的成果,是互联网时代正在酝酿的新生态金融。在即时网络的基础上,同时在线且规模庞大的网民产生海量数据,造就“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金融将不同社交网络中产生的网上交易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对客户资信的研判,并以电子支付的方式完成信用消费、贷款等借贷行为,从而使人们在处理各种问题的同时,享受金融服务。然而,由于一个人可以在网络中扮演不同的身份,这使得网络安全对互联网金融提出了严峻考验,并在较大程度上加剧了风险,这包括操作风险、市场选择风险等业务风险和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本文利用层次分析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诸多因素中,哪些因素为主导因素,旨在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依据,并提出如何把互联网金融风险保持在较低水平的建议。文章将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提出综合的评判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业态进行分析,并采用有别于传统单因素分析方法的综合评判法,将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到互联网金融中不同类别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等级划分,避免了研究中的过于单薄和理想化。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总体处于一个很高风险的状态。在这些影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因素中,网络安全影响尤为突出。本文分别从五个一级指标的角度出发,构建了风险管理的框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法。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和展望。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9;F8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13-14
  • 1.3.1 研究目的13-14
  • 1.3.2 研究内容14
  • 1.4 研究方法和线路图14-19
  • 1.4.1 研究方法14-15
  • 1.4.2 研究线路图15-17
  • 1.4.3 可能的创新点17-19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概况19-27
  • 2.1 互联网金融概述19-22
  • 2.1.1 互联网金融定义19-20
  • 2.1.2 互联网金融特点20-21
  • 2.1.3 互联网金融五大模式概述21-22
  • 2.2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22-24
  • 2.2.1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22-23
  • 2.2.2 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23-24
  • 2.3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24-27
  • 第3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评估体系27-35
  • 3.1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27-31
  • 3.1.1 网络安全风险27-28
  • 3.1.2 操作风险28
  • 3.1.3 信用风险28-29
  • 3.1.4 业务风险29
  • 3.1.5 法律及声誉风险29-31
  • 3.2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31-32
  • 3.3 金融风险评价方法比较32-35
  • 3.3.1 定量评估方法32
  • 3.3.2 定性评估方法32-34
  • 3.3.3 综合分析方法34-35
  • 第4章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评估实证研究35-45
  • 4.1 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35-36
  • 4.2 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36-38
  • 4.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实证研究38-42
  • 4.3.1 确定主因素及每个主因素的二级指标38-39
  • 4.3.2 建立评价集合39-40
  • 4.3.3 风险评价要素权重的确定40-41
  • 4.3.4 多级模糊评价41-42
  • 4.4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42-45
  • 第5章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建议45-49
  • 5.1 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立体框架45-49
  • 5.1.1 网络安全层面46
  • 5.1.2 操作层面46
  • 5.1.3 信用风险层面46
  • 5.1.4 业务风险层面46-47
  • 5.1.5 法律风险层面47-49
  • 第6章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7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伏安;李良;;电子银行风险评价与管理[J];银行家;2009年04期

2 成善栋;;金融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与要素构成研究[J];金融论坛;2010年09期

3 钱金叶;杨飞;;中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金融论坛;2012年01期

4 熊文强;尹刚;王丽丽;;层次分析结合模糊数学法评价电镀企业清洁生产潜力[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年05期

6 杨玉民;郑良泽;;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新风险及对策[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李心怡;陈晓倩;;中国网络金融外部性分析[J];商业经济;2010年01期

8 徐静;;模糊数学在防范银行风险方面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1期

9 高卫东;吴庆忠;吴江峰;;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10 彭丽芳;陈中;李琪;;网络交易中信用评价方法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经济学博士 罗宁;[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蕾;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32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732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b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