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差最大化和决策者视角的群体决策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离差最大化和决策者视角的群体决策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决策 多属性权重系数 决策者认可度 离差最大化 视角交互矩阵
【摘要】:主要针对协同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的群决策问题进行研究。将离差最大化和群体决策者视角相结合,以解决群体决策多属性权重系数值的确定和决策者之间认可度的问题。先根据群决策者对方案属性的客观评价值,基于离差最大化算法计算出属性的权重值,然后引入决策者视角,构建视角交互矩阵,与计算出的权重值进行耦合,然后给出各个方案间的排序。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个变速器协同设计方案决策实例,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群体决策 多属性权重系数 决策者认可度 离差最大化 视角交互矩阵
【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2011015-5)资助
【分类号】:C934
【正文快照】: 1引言群决策集合了数学、经济学、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多种学科,慢慢形成了群决策自身的理论和方法,成为现代决策理论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HWANG等认为群决策是每位决策者对每一个方案的偏好得出的一致或协商的结论;LUCE等认为群决策是通过一种方法使每位决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永红;周荣喜;李振光;;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决策者权重的确定方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周荣喜;徐建荣;;基于离差最大化和OWGA算子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7年02期
3 贾敏娜;宋光兴;;群决策中专家权重确定方法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08年01期
4 徐泽水,达庆利;多属性决策的组合赋权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02期
5 尤天慧,樊治平;区间数多指标决策中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客观赋权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3年02期
6 周宇峰;魏法杰;;基于模糊判断矩阵信息确定专家权重的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03期
7 崔杰;党耀国;刘思峰;;基于灰色关联度求解指标权重的改进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容芷君;基于群体决策的协同设计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云鹃;;创新型企业评价方法优选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舒正平;周盛华;;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组合赋权法的研究[J];兵工自动化;2010年12期
3 徐建荣;周荣喜;;基于不确定orness测度约束的MEOWA算子权向量模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鲍新中;孙莹;;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冶金企业备件供应商选择多属性决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5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评价方法体系构建及相关问题研究[J];编辑学报;2009年03期
6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基于极值法的学术期刊组合评价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年04期
7 张卫国;柴瑜;曹万立;;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申锦标;吕跃进;;一种基于向量贴近度的组合赋权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李雷生;陈绪明;邓发前;;改进灰色关联度定权在城市桥梁设计方案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5期
10 李俊芳;吴小萍;;铁路客运专线融资结构方案比选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异;魏法杰;;基于扩展的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的群决策方法[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华旭;;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项目评标的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3 李美娟;陈国宏;林元庆;;基于漂移度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周文坤;;基于熵权和理想解权集成的不确定型多属性决策TOPSIS方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文坤;;基于离差二次函数的不确定型多属性灰色关联决策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6 党耀国;王正新;刘丹华;;灰色局势决策目标权重的优化方法[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钱吴永;党耀国;;基于灰色关联定权的加权聚类法及其应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崔杰;党耀国;刘思峰;谢乃明;;灰色多阶段动态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高阳;费成良;;一种基于距离熵和相对熵的组合评价方法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阳;费成良;;一种基于整体差异度与合作博弈的组合评价赋权方法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亮;基于综合效益评价的陶瓷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朱佳俊;不确定可拓群决策优化方法及应用[D];东华大学;2010年
3 韩璐;基于数据挖掘的土地利用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覃晖;流域梯级电站群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与多属性风险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徐林生;面向武器装备论证过程的多属性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卜华白;面向低碳经济的中国铅锌工业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魏迎春;煤矿床勘查辅助决策及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赖于树;基于FMAGDM理论的复杂设备故障诊断不确定推理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夏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网络协同编制优化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鹏;基于模糊物元的中小型水电站增容改造方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朱媛瑛;兰州市新农村建设绩效分析与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小晶;基于模糊语言偏好表示的群体决策支持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茂丰;中美粮食散装运输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苏丽娜;广州地铁建工钢材采购模式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夏;基于模糊判断矩阵的动态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郁利花;组合评价的集成方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杨榕;建设项目公开招标评审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9 于娇;研发团队中个人相对绩效评价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10 吴琼;沈阳市装备制造业能耗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理渊,黄进;不确定度问题研究情况综述[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年03期
2 徐泽水,达庆利;3种基于互反判断矩阵的互补判断矩阵排序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3 樊治平;多属性决策的一种新方法[J];系统工程;1994年01期
4 李元左;广义判断下的群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2000年02期
5 徐泽水,孙在东;一种基于方案满意度的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2001年03期
6 宋光兴,邹平;多属性群决策中决策者权重的确定方法[J];系统工程;2001年04期
7 梁j,熊立,王国华;一种群决策中确定专家判断可信度的改进方法[J];系统工程;2004年06期
8 樊治平,胡国奋;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一种目标规划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9 黄岩,张国春,王其藩,朱道立;一种新的计算组合预测权重的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10 郭文明,相景丽,肖凯生;群组AHP权重系数的确定[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凤娟;基于WebGIS的金融监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方萌;群体决策为何失误[J];开放时代;2003年05期
2 田方萌;面对危机的群体决策失误[J];小康;2004年03期
3 李武;二分群体决策中领导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4 刘兴波;;群体决策分析[J];党政论坛;2006年02期
5 余虹;顾丽琴;;中国传统文化对群体决策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年11期
6 张冉;任浩;;群体决策的影响力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6年06期
7 隗玉梁;陈渝;;群体决策的制约因素浅析[J];技术与市场;2007年04期
8 董宣;;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比较研究[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年07期
9 刘洪;;菜单中的群体决策[J];商界(评论);2011年04期
10 吕阳;;国家级专项规划群体决策的组织方式及其效果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玉波;沈德灿;高云鹏;;时间、目的与行为特征对个体与群体决策绩效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郑全全;;群体决策的信息取样系列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潘汛l,
本文编号:553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55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