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电视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下电视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出处:《当代电视》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视剧创作 文艺样式 跨越式发展 优酷 土豆网 腾讯 国产电视剧 新媒体平台 营销环节 产业走向
【摘要】:正我国电视剧自1958年6月15日诞生至今,不仅经历了内容创作上的革新,也经历了制作方式上的创新,尤其是当新媒体兴起之后,影响了作为文艺样式的电视剧的创作环节,引发了作为文化产业之一的电视剧产品在发行营销环节上新的思考和探索,更激活了电视剧制播业格局的内生性变革。与新媒体融合使电视剧产业走向跨越式的发展之路。一、新媒体激活电视剧观众主体意识1.观众收看方式多元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
[Abstract]:Is China's TV series since its inception in June 15, 1958, not only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content creation, also experienced innovative production methods, especially after the rise of new media, the influence of the literary style as the drama creation link, triggered as a cultural industry of TV products and explore new thinking in the issue of marketing links, more activation of the endogenous changes in television production and broadcasting industry pattern. And new media integration makes the TV industry to the leapfrog development. A new media, TV viewers to activate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1. spectators watch diversification. The State Press and Publication Administratio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
【分类号】:G229.2
【正文快照】: 我国电视剧自1958年6月15日诞生至今,不仅经历了内容创作上的革新,也经历了制作方式上的创新,尤其是当新媒体兴起之后,影响了作为文艺样式的电视剧的创作环节,引发了作为文化产业之一的电视剧产品在发行营销环节上新的思考和探索,更激活了电视剧制播业格局的内生性变革。与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少伟;电视剧创作要坚持以人为本[J];新闻爱好者;2004年09期
2 倪学礼;振兴电视剧始自善待编剧——从写电视剧《有泪尽情流》说开去[J];现代传播;2005年03期
3 程勉;电视剧:再多一些大众情结[J];视听界;2005年05期
4 胡友笋,陈秀杰;同工异曲 共造双赢——关于两部“民工”题材电视剧取胜市场的策略分析[J];新闻知识;2005年10期
5 杨钢元,任欢;电视剧创作:不乏灵光,但收视平平[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2期
6 陈海凌;试析电视剧中类型化人物现象[J];声屏世界;2005年03期
7 李艳;电视剧题材的丰富和拓展——2004年国产电视剧创作概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4期
8 李朝阳;电视剧要弘扬正气——谈"反面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误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04期
9 路璐;;在路上:“新苏派”电视剧的崛起与探寻[J];视听界;2007年04期
10 江传研;;“福纳现象”与“新文人电视剧”高端研讨会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叶;;关于电视剧发展的四点想法[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2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3 马相武;;论电视剧中的日常生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4 侯洪;孙莉;谭俐莎;;论西部电视剧的命名、书写与传播生态及其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吴秋雅;;另一种广告媒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传播行为与社会角色[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戴清;;中国电视剧的镜语特色反思[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庚;;电视剧中的性别符号体系解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崔银河;;内蒙古电视剧三十年[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唐海;;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特点及有关思考[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10 刘大敏;;从电视剧的播出探求与受众群体的关系[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晔原;现实题材电视剧渐成热点[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李春利;电视剧市场新格局[N];光明日报;2003年
3 仲呈祥;2003中国电视剧创作回眸[N];光明日报;2004年
4 张未民;现实精神与电视剧[N];光明日报;2004年
5 李伟 本报记者 吴利红;电视剧青睐“还俗”[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洪伟成 吴海云;2003:荧屏电视剧丰收[N];解放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于雁宾;坚持文化生产力观念 打造吉林电视剧精品[N];吉林日报;2003年
8 记者 张玉芬 于雁宾 张秀安;贯彻“三贴近”要求 繁荣电视剧创作[N];吉林日报;2003年
9 胡恩;电视剧:与观众同心 与时代同步[N];人民日报;2004年
10 袁丁;电视剧:荧屏争奇斗艳[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流萤;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张永峰;中国电视剧的生产体制与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学;2011年
4 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马琳;电视剧传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构与身份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9 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淑梅;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箫;我国地域文化视域中的电视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晔;从江苏电视剧的两次浪潮看电视剧创作规律[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鑫;文化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电视剧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殷汝姗;中美家庭题材电视剧《金婚》和《吉尔莫女孩》的叙事艺术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高子茗;论电视剧复线结构艺术[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6 张艳;新世纪中国特情电视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嫔;浙江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8 张忠仁;内地与香港“商战题材”电视剧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9 高冠琳;山东电视剧地域文化特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高文莉;中美电视剧制播模式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62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36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