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的三方博弈分析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的三方博弈分析 出处:《改革与战略》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产业集群是发展区域经济和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种独特产业组织形式,而发展区域品牌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政府、消费公众是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从政府、消费公众、企业三方视角出发,构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根据动态博弈模型求得三方利益最大化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在纳什均衡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地方政府应严厉打击品牌造假行为,实行区域品牌网络整合营销,搭建区域品牌发展的各方合作平台,从保障区域品牌可持续健康发展。
[Abstract]:The 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enhance a unique form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of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ran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government, public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regional br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his article from the government, public consumption,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three,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brand industry cluster three party gam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mixed strategy Nash equilibrium for dynamic game model to obtain the maximum benefits of the three party solution. That based on the Nash equilibrium analysis,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crack down on brand frau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ional brand integrated marketing network, build a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rand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protection of sustainable regional brand.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商学院;
【基金】: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财政研发投入机制及政策研究”(项目编号:BR2013063)
【分类号】:F273.2
【正文快照】: 产业集群是一种具有地缘特征的产带、珠三角一带等沿海发达地区发展迅牌是限制我国产业集群处于全球价值链业组织形式。自从波特在1990年出版速,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蓬勃发低端的关键因素,制约着我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这一概念展。但是目前相对于国外产业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尹晶;孙小清;;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品牌过程中企业博弈模型研究[J];商业经济;2012年05期
2 尉雪波;张仲燕;;区域品牌形成和管理过程中的博弈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年22期
3 倪焱平;;基于博弈论的区域产业品牌培育途径及主体问题探讨[J];经济前沿;2008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勇;陶学明;王永强;;不对称信息下建设项目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理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2 赵盈盈;申玲;;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程中群体间的演化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3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万可,汤卫君;头垄断厂家产品定价中的博弈论问题———兼评我国彩电行业价格大战[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郑伯顺;信息不对称——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分析[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蔡华,王桂芳,杨更耀;我国银行经营制度选择的博弈分析[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朱大勇;;浅谈投标报价的策略[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8 费瑞波,阮文彪;信用治理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杜荣耀;赵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10 陈培樗;屠梅曾;;绿色营销中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亚敏;;信息不对称与保险公司竞合研究——一个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新视阈[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2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3 柯华庆;;实效主义经济学方法论[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张淑娟;;基于博弈论的科技期刊作者一稿多投问题的研究[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伟;张剑锋;李红霞;;基于道德因素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主体博弈探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凯;;关于车险理赔人员徇私赔付的博弈分析和对策[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8 蔡萌萌;王书明;;我国政府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职能分析——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例例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高进云;乔荣锋;周智;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收益分配与调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景贵飞;;产业扩张阶段的地理信息应用分析[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国银;基于集成模拟的电子商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红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承武;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偿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尹世久;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胡宪武;供应链链际竞合博弈及实证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马冀勋;区域开发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贾学兰;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保险契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峗;我国证券业并购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玉峰;水利工程投资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曹浩;基于博弈论的商业银行外部价值链效应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孙洋;基于个体的财富分配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贾欢;经营性公路社会资金退出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肖璐;经济学视角下的国家工程项目舞弊审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郑筱铮;基于行为学视角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润颖;基于不同行为决策的电力市场演化博弈及其混沌控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文生;区域品牌建设的途径[J];发展研究;2005年03期
2 贾爱萍;中小企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初探[J];北方经贸;2004年03期
3 夏曾玉,谢健;区域品牌建设探讨——温州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0期
4 张平淡;韩伯棠;李振键;;公共性品牌的建设[J];管理现代化;2006年06期
5 洪文生;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构想——以“安溪铁观音”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9期
6 胡大立;谌飞龙;吴群;;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的互动[J];经济管理;2006年05期
7 贾让成,邵明杰;地方历史品牌的困境及管理策略[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5期
8 陈育花,朱顺泉;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合作的博弈分析[J];价值工程;2004年01期
9 林云达,郑垂勇;从博弈论看区享品牌的培育[J];江苏商论;2005年03期
10 张河清;苏斌;;基于博弈论的政府主导型旅游目的地公共品牌构建研究[J];生态经济;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力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透视[J];中国中小企业;2004年05期
2 赵江明,刘金红;企业家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创业、创新与社会资本[J];乡镇经济;2004年06期
3 徐维祥,唐根年;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06期
4 刘奇中;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J];价格与市场;2004年06期
5 戴双兴;21世纪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2004年03期
6 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07期
7 程丽霞,杨洁;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提升[J];长白学刊;2004年04期
8 徐颖,张少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动因及模式[J];经济纵横;2004年08期
9 朱海就;从“能力”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5期
10 刘轩;北京:产业集群需全面升级[J];投资北京;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芬;;船舶产业集群研究进展及启示[A];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海燕;;产业集群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嵌入机制:类型、嵌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3 龙丽梅;;宝鸡产业集群发展下的中小企业成长[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景元;马建兵;;浅析节约型产业集群的构建[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5 张树巍;;培育产业集群创建经济强市[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6 刘鹏;;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7 唐长春;;浅析开发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8 张金海;刘雯;;浅谈廊坊市产业集群科学发展的对策[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9 李少武;;论产业集群的效应及发展[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10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江辉 王泽平;产业集群策动增长方式嬗变[N];安徽日报;2005年
2 金兑;要大力促进和发展产业集群[N];安庆日报;2005年
3 阎星 王吉泉(作者阎星系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王吉泉系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成都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和主要方式[N];成都日报;2004年
4 穆延奎;发展产业集群 壮大县域经济[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明慧;产业集群不是简单归大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钟欣;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N];中国改革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宋时飞;集群符合工业化的内在规律[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8 张彦明 卞溪;产业集群造就了航母[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钱志新;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N];证券日报;2003年
10 仲 钦;产业集群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N];中国质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翠娥;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李士忠;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群[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郑才林;生产性服务对不同阶段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孙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周均旭;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及运行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纪玉俊;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8 陈娆;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郑宏星;基于制度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董ng;基于复杂性的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康波;广西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曹旭鑫;长沙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闵鹏;基于动力机制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张雁琳;基于产业集群的学习型区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彭晖;产业集群视角下四川省产业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余泽海;安徽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7 张燕;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麻昌港;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郑朝明;基于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10 于蓬蓬;吉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27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42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