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数学的茶业科学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 模糊数学 茶业科学 引种区划 茶树良种鉴定 出处:《福建茶叶》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模糊数学作为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在茶业科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模糊数学在引种区划、茶叶市场营销、茶树良种鉴定及品种性状分类和比较、预防和控制茶树病虫害预测、茶叶审评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以福建茶叶为研究案例,进行福建茶业发展和谐性模糊综合评价,意在促进模糊数学在茶业领域的应用,推动我国茶业科学的发展。
[Abstract]: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and fuzzy mathematic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has also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tea scienc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ea variety ident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variety charac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ea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tea evaluation were deeply analyzed, and Fujian tea was taken as a case stud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mathematics in the field of tea industry and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China.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6-GX-163)
【分类号】:F326.12;O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勇娟;覃秀菊;赖兆荣;;桂绿1号茶树良种快速成园新技术试验研究[J];大众科技;2011年07期
2 赵良骏;;茶树安全越冬及防冻技术[J];河南科技;1988年12期
3 欣欣;;云南澜沧发现千年邦崴古茶树[J];中国科技史料;1993年02期
4 周月琴;庞磊;李叶云;江昌俊;;茶树硝酸还原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3年07期
5 周汉忠;;塑料薄膜保温对茶树短穗插枝发根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65年05期
6 谭敏;黄敏周;陈佳;;国家级茶树良种“桂绿1号”茶园栽培关键技术[J];大众科技;2013年09期
7 陈林波;李叶云;房超;朱政;江昌俊;;茶树冷诱导基因的AFLP筛选及其表达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01期
8 王让剑;江昌俊;张正竹;李叶云;邓威威;;两种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cDNA在原核中表达的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07年04期
9 肖永绥,郝学廉,方学良;汉中地区茶树生态因子评述[J];生态学杂志;1985年04期
10 吴洵;;《茶叶论文选集》[J];科学通报;196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韩文炎;;茶树缺硫诊断与施硫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天相;徐金良;周勇敏;周洁敏;;龙顶8号茶树无性系选育[A];衢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3 刘静;孙海伟;丁兆堂;张虹;黄国山;阚君杰;;山东抗寒茶树良种——“罗汉1号”茶选育研究[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曾建明;成浩;王丽鸳;袁海波;周健;常杰;葛滢;;育苗条件对茶树工厂化育苗成活率和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贤葆;;实施茶树良种工程 促进茶园升级换代[A];安徽省茶叶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茶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覃秀菊;陈佳;邱勇娟;;茶树良种扦插繁育新技术研究[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荣冰;;福建茶树主要良种的特性及其在西部地区发展的建议[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黄友谊;刘敬卫;丁建;倪德江;;茶树多酚氧化酶的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A];2008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朱振兴;朱丽萍;范才元;;发展生态型早芽良种茶园提高我国茶树经济效益[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鸿青;省茶叶公司与我市合作开发郴州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N];郴州日报;2008年
2 云南农业大学 蔡新;茶树良种选用及搭配[N];云南科技报;2008年
3 记者 李艳;福建六个茶树良种通过国家级鉴定[N];福建日报;2010年
4 记者朱建军 通讯员张平;福建又有六茶树良种通过国家鉴定 总数达13个[N];中国食品报;2010年
5 杨帆;茶树引种要注意的几个问题[N];恩施日报;2006年
6 记者 吴美章;我省将保护优异茶树种质[N];福建日报;2008年
7 特约记者 朱耀耀;磐安县茶树良种示范场研究取得成功[N];民营经济报;2008年
8 记者 崔砺金 秦晴;云南:2700年古茶树“官司”缠身[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记者 夏平容;老祖宗种下七棵茶树 后来人繁育万亩茶园[N];雅安日报;2010年
10 殷元元;“兴农科技园”科技兴农[N];黄山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声传;茶树对干旱胁迫和复水响应的生理、分子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岳川;茶树糖类相关基因的挖掘及其在茶树冷驯化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周天山;茶树类黄酮3′-羟基化酶功能分析及其在代谢工程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谭礼强;茶树遗传图谱与品种指纹图谱构建及几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5 余有本;茶树中咖啡碱合成酶基因的抑制及在其它生物体中的表达[D];安徽农业大学;2004年
6 陈暄;茶树自交不亲和类型的鉴定及相关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杨书运;茶树冻害防控方法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8 黄建安;茶树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多酚氧化酶基因的SNP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永涛;茶树CsbHLH2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赖兆荣;桂绿1号茶树扦插育苗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张洁茹;茶树genome survey信息的gSSR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初步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4 高树文;山东茶区优异茶树单株资源的筛选与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5 胡靖妍;茶树精胺合成酶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与茶树耐寒性关系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6 邹中伟;茶树冷胁迫诱导抗寒相关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陈林波;茶树抗寒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余海云;茶树不同冠层叶片光合作用特性及其季节变化特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9 何];茶树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莉;茶树种子低温贮藏过程中热激蛋白的差异表达与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1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52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