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基于涉入度差异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决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5 10:56

  本文选题:新生代农民工 + 涉入度差异 ; 参考:《消费经济》2015年03期


【摘要】:本文研究一线和非一线城市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耐用品和日用品的消费决策过程。研究表明:在涉入度差异下不同类型城市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决策过程存在显著的城际差异,这些差异的结果及其背后的原因可以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有益的营销价值。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sump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durable goods and daily necessities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first and non-first-tier c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inter-city differences in the consump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ities under different involvement levels. The results of these differences and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differences can provide beneficial marketing value for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s.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GL067)
【分类号】:F3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严翅君;;长三角城市农民工消费方式的转型——对长三角江苏八城市农民工消费的调查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2 李博;章仪薇;;大学新生消费行为转变因素调查与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8期

3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4 冉宁;;关于产品涉入度的顾客忠诚研究[J];江苏商论;2007年04期

5 娄静;陈建伟;;服装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构建及分析[J];山东纺织科技;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林;温馨;;珠三角地区“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法律和社会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2 贾楠;郭强;;农民工与中国现代性转型的风险化解[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3 荆宁宁,丑纪岳;超市顾客满意度评价系统的设计[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黄晓兰,沈浩;结合分析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5 胡珂,刘养杰;西安市珠宝首饰市场现状分析[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4年01期

6 王小樯;;2010年新一轮民工荒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3期

7 林健,李焕荣;多维偏好图示分析及其在企业核心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刘佳燕;;节能背景下消费模式的修正[J];城市问题;2009年07期

9 杨梅;;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6期

10 董秀霞;刘春梅;张瑞军;王芳英;王秀艳;滕志香;;学生感知临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J];当代医学;2010年1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亮;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1期

2 王宁;传统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的转型——关于扩大内需的一个社会学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3 严翅君;;长三角城市农民工消费方式的转型——对长三角江苏八城市农民工消费的调查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4 郑爱龙;;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年33期

5 钱雪飞;进城农民工消费的实证研究——南京市578名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9期

6 陈振功;上海、江苏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卓有成效——中国人权研究会调研报告[J];人权;2004年05期

7 李强;中国外出农民工及其汇款之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年04期

8 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2期

9 余晓敏;潘毅;;消费社会与“新生代打工妹”主体性再造[J];社会学研究;2008年03期

10 王小章;;从“生存”到“承认”:公民权视野下的农民工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J];生意通;2010年04期

2 张铁军;孟筱;;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新东方;2010年02期

3 孙瑞灼;;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05期

4 杨箴立;;浅论“新生代农民工”及其人文综合素质的培训[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05期

5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路在何方[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0年05期

6 张远秀;孔利;;从新生代农民工的角度看民工荒问题[J];知识经济;2010年12期

7 张立富;;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途径分析[J];市场论坛;2010年04期

8 李茜;;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的自身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3期

9 刘哲;刘静;;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建议[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7期

10 吴兴国;丁国峰;;意识、方式、能力:新生代农民工权利实现的影响因子——基于农民工主体的视角[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颜敏丹;“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观接近大学生[N];台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田新元;“新生代农民工”心在哪里安放[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早报特约评论员 于建嵘;用制度建设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进城[N];东方早报;2010年

4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秘书长、省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蔡树峰;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N];河南日报;2010年

5 ;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烈的城市化取向[N];经济参考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海涛 王腾飞 李丽颖;让新生代农民工跨越城乡鸿沟[N];农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保障与身份认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本报财经评论员 刘伟;“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政策视野[N];深圳商报;2010年

9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系副主任 高帆;当“新生代农民工”渐成务工主体[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何宗渝 黄深钢 雷敏;新生代农民工也给中国带来新机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6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7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柳延恒;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9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忠霞;新生代农民工休闲生活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肖亚鑫;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赵连圣;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协调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赵田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对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芳;返乡相亲: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种择偶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及融入路径探讨[D];兰州大学;2011年

7 牟增芬;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耿昕;社会排斥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时艳敏;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伍敏;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缺失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81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981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d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