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品牌拟人化对感知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自我控制视角

发布时间:2018-06-26 12:31

  本文选题:拟人化 + 风险感知 ; 参考:基于自我控制视角


【摘要】:随着互联网环境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线上拟人化沟通来进一步深化品牌的拟人化过程,让消费者把品牌当作同类—"人",而不是一个商业组织去看待。品牌拟人化作为新兴的营销课题,较少有学者从消费者感知风险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一个基本问题,不同的消费者类型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对于风险的感知?本文从自我控制视角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二手数据的搜集和一组实验,发现自我控制水平高的消费者,品牌拟人化能降低其感知风险,而自我控制水平低的消费者,品牌拟人化会提高其感知风险。不同自我控制水平的消费者对拟人化品牌的风险感知存在差异,希望给通过品牌拟人化提升品牌价值的企业提供参考。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deepen the personification process of brand through online personifi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let consumers regard brand as a kind of "person" rather than a commercial organization. As a new marketing topic, personification of brand is seldom studied from consumer perceived risk.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olve a basic problem, whether different types of consumers will affect consumers' perception of risk? This paper solves the abov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control.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second-hand data and a group of experiments, it is found that consumers with high level of self-control can reduce the perceived risk of brand personalization, while consumers with low level of self-control can reduce the perceived risk. Personalization of the brand will increase its perceived risk. Consumer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elf-control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f risk to personified brand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that promote brand value through brand personalization.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基金】:2014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江西傩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项目编号GL1403)
【分类号】:F713.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快刀洪七;;官微吸粉大法之形象拟人化[J];销售与市场(渠道版);2012年11期

2 刘艳子;;中外最有价值品牌50强官方微博的互动差异:基于品牌拟人化维度[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年06期

3 汪涛;谢志鹏;;拟人化营销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年01期

4 王龙飞;;浅析拟人化手法在电视短片中的运用[J];改革与开放;2012年22期

5 施静如;拟人化玩具日渐得宠[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1997年06期

6 沈永正;;品牌战略的有为与无为[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年05期

7 任重道;;论企业伦理研究的“拟人化”范式之困境[J];经济论坛;2007年15期

8 ;商品拟人化,好![J];中国商人;1999年05期

9 唐崇古;钩尖外露好钓鲫[J];中国钓鱼;1994年09期

10 彭匈;;大地的眼睛[J];传承;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迎春 沈应龙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博士;“机器人不能拘泥于拟人化”[N];文汇报;2014年

2 李隆;用拟人化手法 拍摄家中的宠物[N];中国摄影报;2013年

3 王镛;拟人化的鸟[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余庆;P-STAMPS汉译之我见[N];中国邮政报;2001年

5 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 郭亚静;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尝试拟人化教学的体会[N];天津教育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李金金;打造十二生肖标准像[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汪昌莲;少儿影视不能忽视对未成年人的影响[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汝南县三里店中心幼儿园 吴静;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实物拟人化讲述[N];驻马店日报;2007年

9 张 吉;“司法为民”断想[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志鹏;拟人化营销概念探索[D];武汉大学;2014年

2 张力;拟人化对品牌犯错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文静怡;品牌拟人化对品牌权益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2 温亚玲;拟人化沟通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D];鲁东大学;2016年

3 管涛;品牌拟人化对品牌依恋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4 张栋;舞蹈创作中拟人化技法的运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5 程梦蝶;拟人化手法在动画叙事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夏裔;论中美动画电影拟人化人物塑造的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70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070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a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