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式并购条件下的品牌管理研究述评与展望
本文选题:“蛇吞象”式并购 + 弱势品牌 ; 参考:《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年02期
【摘要】: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崛起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新兴企业通过实施"蛇吞象"式并购即并购西方著名品牌来加快其国际化进程。虽然品牌是"蛇吞象"式并购中创造价值的关键要素,但它尚未引起国内外营销学者的足够关注。本文在对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蛇吞象"式并购的内涵及对并购后品牌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接着对并购后企业可以采取的品牌战略和品牌管理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从事品牌研究的学者和进行并购实践的管理者提供参考。
[Abstract]:Under the condition of rapid economic ri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ore and more new enterpris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implementing "snake swallowing" type M & A, that is, M & A of famous western brands. Although brand is the key factor of creating value in "Snake swallow Image" M & A, it has not attracted enough attention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ing scholars. Based on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lates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firstly sums up the connotation of "Snake swallow" type M & A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brand after M & A. Then the brand strategy and brand management strategy that can be adopted by enterprises after M & A are combed and summarized.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pointed ou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omestic scholars engaged in brand research and managers engaged in M & A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45)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JJ-2014-354)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C14GL03)
【分类号】:F271;F2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晨;王海忠;钟科;;“示弱”品牌传记在“蛇吞象”跨国并购中的正面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2期
2 郭锐;陶岚;汪涛;周南;;民族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品牌战略研究——弱势品牌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03期
3 王新新;刘伟;;试论市场营销中真实性问题研究的缘起、主要内容与未来方向[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07期
4 姚鹏;王新新;;弱势企业并购后品牌战略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研究——基于品牌真实性的视角[J];营销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忠;陈增祥;司马博;;跨国并购中品牌重置策略对新产品评价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1期
2 吴水龙;卢泰宏;;公司品牌与产品品牌对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9年01期
3 杨晨;王海忠;钟科;;“示弱”品牌传记在“蛇吞象”跨国并购中的正面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2期
4 李蕾;;以迂回机制推进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基于北一机床并购科堡的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03期
5 张红明;杨晓燕;;中国企业跨国品牌收购——模式与路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8期
6 张平;梁淑茵;王利伟;;高管变更、政治关联与被并购企业绩效——基于美的集团三次并购的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4年05期
7 郭锐;陶岚;汪涛;周南;;民族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品牌战略研究——弱势品牌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03期
8 陈丽英;何勋;辜应康;;国际酒店集团并购历程中的再品牌策略研究——以雅高和希尔顿集团为例[J];旅游学刊;2013年10期
9 袁天荣;杨宝;;企业海外并购整合风险机理:诱因、衍化与治理[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郭锐;陶岚;;民族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动态品牌战略[J];经济管理;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建祖;关斌;;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国际化战略——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范宇峰;基于CAGE距离模型之资源型央企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姚明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机制研究: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视角[D];浙江大学;2014年
3 赵英鑫;组织忘记、组织再学习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徐明霞;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战略、国内市场的多元化行为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陈艳红;黑龙江省稻米优质优价产业链整合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荣;中外企业品牌建设比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2 王艳;万寿健安公司品牌营销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李澎;品牌并购对品牌态度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巾男;自主创新能力与我国轿车产业发展关系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5 熊辉;Lenovo和IBM品牌跨国并购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詹叶;光明集团并购法国优诺失败的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7 付玲玲;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品牌整合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黄义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邢鹏;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盈余管理与并购绩效[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张立平;紫金矿业并购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D];中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涛;刘继贤;崔楠;;以品牌并购建立国际品牌:基于后进国家企业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郭锐;陶岚;;民族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品牌战略研究——基于认知一致性理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杨攀;马艳霞;何佳讯;;基于目的的外资品牌并购本土品牌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4 魏钧;张勉;杨百寅;;组织认同受传统文化影响吗——中国员工认同感知途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6期
5 陈卓浩;鲁直;;品牌个性匹配对品牌延伸态度影响研究——基于感知匹配度内涵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0期
6 王海忠;陈增祥;司马博;;跨国并购中品牌重置策略对新产品评价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1期
7 周立;;兼并的时代[J];国际市场;2009年09期
8 王珏;;从TCL跨国并购视角看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9 王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基于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2期
10 于开乐;王铁民;;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南汽并购罗孚经验及一般启示[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玉伟;彭春雨;刘春雄;;弱势品牌昂然迈进“巨人”终端[J];销售与市场;2003年08期
2 李北任;;联合收割机“弱势品牌”的发展机遇[J];农业机械;2004年04期
3 俞雷;;弱势品牌如何操作市场[J];中国商贸;2004年11期
4 郭晓云;弱势品牌的发展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4期
5 朱建平;;弱势品牌如何借鸡孵蛋[J];现代家电;2005年17期
6 潘阳;;白酒弱势品牌的出路[J];广告人;2006年01期
7 窦凤英;梁平;;差异化:弱势品牌走向强势的必由之路[J];企业活力;2006年07期
8 赵一鹤;;弱势者的颠覆法则[J];大市场.广告导报;2006年11期
9 牛永革;李蔚;;弱势品牌的成长路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6年06期
10 刘宏君;;弱势品牌 强势营销[J];中外管理;2006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探寻弱势品牌营销之道[N];经理日报;2005年
2 张茜茜;弱势品牌如何寻得市场突破[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
3 晓英;弱势品牌的生存之道[N];中国包装报;2007年
4 左亮;弱势品牌快速崛起三招[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李铎;当弱势品牌硬傍好莱坞[N];北京商报;2014年
6 张虎;弱势品牌急寻“图强”之道[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 贾昌荣;弱势品牌如何“咬”住对手[N];经理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葛帮宁;一个弱势品牌在中国崛起之秘[N];中国商报;2006年
9 何足奇 叶应辉;弱势品牌:要想做大先学爬[N];经理日报;2004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人 朱志明;弱势品牌如何迈过市场这道“坎儿”?[N];华夏酒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国林;弱势品牌燃烧器的营销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14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114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