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论多屏时代电视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

发布时间:2018-11-11 17:51
【摘要】:多屏时代,在新的受众、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需求面前,"多屏共存、跨屏传播"将是电视内容新的生存方式。电视的内容生产将呈现出交互性、精致化、独特性和社交化等特点。电视传播应迎合"碎片化"特征,进行多屏传播、坚持内容为中心,凸显多屏效应、打造社交化媒体,强化多屏互动、依托大数据营销,实现多屏共赢。
[Abstract]:In the multi-screen era, in front of the new audience, new social relations and new needs, "multi-screen coexistence, cross-screen transmission" will be a new way of television content survival. TV content production will show interactive, refined, unique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TV communication should cater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agmentation", carry out multi-screen communication, insist on content as the center, highlight multi-screen effect, build social media, strengthen multi-screen interaction, and rely on big data marketing to realize multi-screen win-wi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电视剧的跨屏传播研究”(14BXW018)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冯琼;;“去媒体中心化”趋势下的电视内容生产转型[J];视听界;2013年04期

2 梁婷婷;欧阳宏生;;电视文化:一种大众的消费文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3期

3 张红玲;;多屏时代的受众重构与传播形态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从辉;;网络文本逻辑与城市想象——以70后、80后作家的城市书写为中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及其转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薛春;;广义大众传媒视野下的消费文化——浅析大众媒体缔造下的现代消费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张莉莉;;试论《白噪音》的拟像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5 秦朝翔;;大众媒体——现代神话的创造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田昊;;再探电视真人秀的混杂叙事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李晓彩;王萌;;身体写作:女权主义的重建与消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8 徐芳琳;;符号学视角下中国房地产广告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9 范玲;;从广告谈媒介文化对当代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10 李杏华;;中国的设计之路任重而道远——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盛国荣;;技术物:思考技术和消费社会技术问题的出发点——鲍德里亚早期技术哲学思想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翟文铖;;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关于新时期以来小说主题转换的一种趋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4 陈莹;;自我认同与大学生身体消费现象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许斗斗;;时尚消费的社会力量[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吕蓉蓉;;社会转型时期福建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迁研究——以泉州晋江官前社区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马彩红;;浅析中国电视的“审美疲劳”[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吕鹏;;生产机制与接受机制的共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符号学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夏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消费异化的运演逻辑——与鲍德里亚的一种对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王琳;;缺席的“在场”——试析纪录片《东》中的现实观[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吕旭峰;危机与创伤[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欢;超越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剑;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璐;解读中国电视场域下的新型真人秀娱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廖礼艳;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德莱塞小说主题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李壮志;农民工题材影视中的底层表述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易小邑;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的传播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班晓宇;《时尚》杂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邓向阳;消费文化的生成与演进——兼论现代媒介传播的社会规范功能[J];当代传播;2003年01期

2 曾祥敏;孙羽;;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内容产品生产与集成[J];电视研究;2010年04期

3 陈晓英;;浅析媒资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广播电视信息;2006年04期

4 郑坚;;中产阶层对电视内容生产的影响[J];新闻界;2010年01期

5 孟建;苏状;;当代影视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性转向——兼论视觉文化传播理论的现状与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曼丽;;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J];对外大传播;2006年10期

2 王玮;金萍华;;中国企业海外大众传播策略探讨[J];新闻界;2006年06期

3 曲怡飞;;由地震捐款风波看名人危机事件的传播策略[J];今传媒;2008年12期

4 陈俊声;廖磊;;品牌背书传播策略的原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05期

5 王雅清;张春子;;韩剧的民俗传播策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10年14期

6 肖博宇;;“美国之音”对中国改善对外传播策略的启示[J];新闻传播;2012年04期

7 史加辉;袁鹏;;城市化与媒体话语传播策略[J];求索;2012年08期

8 夏丽丽;;宗教传播策略的历史考察——以佛教在中国的扩散为例[J];新闻传播;2012年09期

9 武小菲;;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品牌形象传播策略刍议[J];新闻知识;2013年03期

10 尹良润;;文化产业品牌的基本特征与传播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曼丽;;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林清丽;陈淑丽;;台湾“戒烟就赢比赛”的传播策略及戒烟成效[A];第六届两岸四地烟害防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邢永川;林浩;;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面向东南亚的传播策略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4 文卫华;;融合文化下的传播策略与收视形态探析——以美国电视连续剧《迷失》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娟;;中国体育发展中新媒体的传播策略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6 王慧;常松;;艾滋病博客的传播特征和发展策略[A];第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慧;常松;;艾滋病博客的传播特征和发展策略[A];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伯纳德·希尔;;PCST传播策略的演化[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第八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十佳论文”获奖名单[A];第八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10 李梦洁;;草根健康类微博的特征、传播策略和影响力——基于对新浪微博“美容健康”的内容分析[A];第八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资深战略营销专家 张心忠;茶企的传播策略[N];中华合作时报;2014年

2 陈平;在影响旅游业的危机中 恢复、改进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下)[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 王兵;“外位性”与“文化维模”:华文域外传播策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鲁日峰;大灾害之后企业如何选择广告传播策略?[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实力传播集团实力媒体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郭志明 本报记者 蔡放 整理;发散的消费需求 聚焦的传播策略[N];中国经营报;2009年

6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顾骏;媒体该如何监督企业[N];东方早报;2013年

7 郭志明邋蔡放;乳品企业的下一步传播策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浩;信心决定态度 策略影响效果[N];中国工商报;2009年

9 范恒星;可立克感冒药传播策略亟待改进[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10 北京中安盛投资咨询公司 付百航;海王:越飞越高越模糊[N];中国工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定勇;接受美学视野中的都市报新闻传播策略[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博宇;“美国之音”对中国的传播策略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王建廷;教科文信息在现代传媒中的传播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邵然;江苏省对外形象传播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敬馥檑;休闲食品的终端传播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5 许张彬;农村精英转化的政治传播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道宁;南京城市形象定位与传播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柴能勇;杭州“生活品质之城”传播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沈军锋;科技创新产品传播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刘淼;郑州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黄健;高科技产品的人性化传播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25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325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f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