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当前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08:02

  本文关键词:当前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当下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电影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电影在娱乐市场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电影作为一种商品性与艺术性并存的产品,其本身可以创造多重经济效益,并可以紧跟当下社会整体心理需求,满足受众对于精神产品的渴望。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GDP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融合逐步推进,行业的良好发展有目共睹。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各环节价值链的紧密相连,包括制作、发行、放映体系完善以及产品营销推广理念的深化。电影是一种具有商品化属性的产品,将电影助推向市场的催化剂是各种营销推广方式的使用。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订票的迅速发展以及广电总局票房实时数据平台的打造,国内的电影营销更趋向于数字化、精准化、规范化。在各种营销形式下,档期营销在近几年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国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期框架,各大黄金档期也成为了电影产品的兵家必争之地。梳理中国电影档期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经历了初步萌芽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档期营销概念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强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助推了国内电影票房的节节高升。同时国内电影档期营销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到营销时代,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例如:影片定位不准确、与受众沟通方式错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这种现状下就要求对中国电影营销运作做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档期的现状研究和策略分析,深入找寻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的发展途径。本论文的主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是论述国内外电影档期营销历史及营销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几年中国电影档期营销作案例分析,阐述目前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分析其表现方面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第二大部分包括后三章,通过前一部分的现状总结,对当前中国电影档期的营销策略进行时间、空间、方法的细致分析,并展示其效果,最后为中国电影档期营销做前瞻性分析。
【关键词】:中国电影 档期 档期营销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研究目的12
  • 1.3 研究意义12-14
  • 1.3.1 理论意义13
  • 1.3.2 实践意义13-14
  • 1.4 研究现状14-18
  • 1.5 研究方法18-19
  • 1.6 理论依据19-21
  • 1.7 研究思路21-22
  • 第二章 电影档期及中外档期营销22-29
  • 2.1 概念陈述22-25
  • 2.1.1 电影档期22-24
  • 2.1.2 电影档期营销24-25
  • 2.2 电影档期营销对电影的意义25-26
  • 2.3 电影档期设计历史及营销史26-29
  • 2.3.1 国外电影档期设计历史及营销史26-28
  • 2.3.2 中国电影档期设计历史及营销史28-29
  • 第三章 当前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的现状分析29-34
  • 3.1 当前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火爆的表现方面29-32
  • 3.1.1 票房表现稳健化30
  • 3.1.2 产业发展规范化30-31
  • 3.1.3 宣传渠道立体化31-32
  • 3.2 当前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火爆的原因分析32-34
  • 3.2.1 营销观念增强32
  • 3.2.2 行业竞争加剧32-33
  • 3.2.3 综合效益兼顾33
  • 3.2.4 国际合作深化33-34
  • 第四章 当前中国电影档期的营销策略34-48
  • 4.1 档期营销的时间34-38
  • 4.1.1 全年时间段34-37
  • 4.1.2 放映时间段37-38
  • 4.2 档期营销的空间38-42
  • 4.2.1 移动空间39
  • 4.2.2 固定空间39-41
  • 4.2.3 虚拟空间41-42
  • 4.3 档期营销的方法42-48
  • 4.3.1 主题营销42-44
  • 4.3.2 口碑营销44
  • 4.3.3 跨界营销44-46
  • 4.3.4 粉丝营销46-47
  • 4.3.5 众筹营销47-48
  • 第五章 当前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的效果分析48-56
  • 5.1 档期营销的成功原因分析48-52
  • 5.1.1 转变观念,市场细分48-49
  • 5.1.2 全面布局,整合营销49-50
  • 5.1.3 塑造品牌,提升价值50-51
  • 5.1.4 创新服务,加强沟通51-52
  • 5.2 档期营销的失败原因分析52-56
  • 5.2.1 档期营销定位不准52-53
  • 5.2.2 电影产品质量不齐53-55
  • 5.2.3 电影品牌意识淡薄55
  • 5.2.4 新媒体合作不成熟55-56
  • 结语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的前瞻性分析56-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珠;迎接挑战 中国电影要靠智慧[J];电影艺术;2000年02期

2 王志敏;21世纪中国电影展望[J];电影评介;2001年01期

3 郑培为;90年代中国电影新导演及其作品[J];当代电影;2001年01期

4 周星;2000年中国电影现象解读分析(上)[J];电影创作;2001年01期

5 ;入世后中国电影会发生什么变化 电影业内人士答问[J];电影艺术;2001年06期

6 李东;从市场看中国电影[J];电影艺术;2004年04期

7 周斌;;珍惜优良传统,大胆拓展创新——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J];电影新作;2005年06期

8 赵斌;沉思历史 展望未来 第八届上海电影节“中国电影百年论坛”学术纪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吴迪;审查与监督:十七年中国电影[J];电影艺术;2005年06期

10 倪骏 ,张超;三种心态,三种形象——中国电影中的美国人形象[J];世界知识;2005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川;;家的重建:中国电影的一种叙事策略研究[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振华;;改革开放使中国电影焕发异彩[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屈建平;;超越初级 与强手匹敌——漫谈中国电影进入美国市场的机遇和挑战[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陈旭光;;“全球化”/“民族化”的二律背反与中国电影的选择策略[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马丁·吉泽尔曼;;探析中国电影在德国成功的因素——中国明星在国外形象的个案研究[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6 王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文化批判[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7 周星;;全球化空间中的中国电影生存发展和独立品格[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8 黄式宪;;从全球化视野看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崛起[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苗伟;王桂芝;;从“东方主义”角度分析西方对中国电影的选择性接受[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贾冀川;;“五四”精神与八十年代中国电影[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鸿;乍暖还寒:中国电影渴望升级[N];文汇报;2006年

2 韩三平;继续锻造中国电影产业化链条[N];中国电影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小宁;60亿后,中国电影何去何从?[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贺宏丽;大学生是中国电影的未来[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5 本报社长代总编 王迎庆;在党的旗帜下繁荣发展中国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舫;“文化折扣”阻碍中国电影远行[N];人民日报;2012年

7 袁媛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好莱坞大片来袭,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赵葆华;坚守中国电影民族文化身份[N];文艺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博;用数字存留中国电影的沧海桑田[N];中国艺术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张婷;《一次别离》:一次中国电影自省的机会[N];中国艺术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飞;论佛教文化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2 蒋俊;论中国电影精神之独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对女性形象的叙述与展示[D];复旦大学;2005年

4 马潇;世纪之交中国电影趋势[D];苏州大学;2007年

5 王艳云;早期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影像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6 石川;政治.影像.诗意——1949—1966年的中国电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7 李超;现代进程中的空间呈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高小健;重论1930年代的中国电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唐佳琳;新兴电影运动:30年代中国电影的现代性追求[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10 孟君;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虹;新时期中国电影里的“疯子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徐庆兰;身体文化视域下中国电影中的性别不公现象研究(1978-2015)[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金辉;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农民工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顾家诚;欧洲三大电影节中国获奖电影叙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路;我国明星跨界转型导演现象研究(2010-2015)[D];兰州大学;2016年

6 王报芬;当前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7 孟杰;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现状与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高汇涓;危机与机会:中国电影融资的私募之路[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凌玮;文学改编与中国电影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8年

10 张效礼;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民族化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当前中国电影档期营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52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8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