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动态能力视角下中国时尚品企业需求链匹配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13:54
【摘要】:需求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畅销品缺货、高需求波动和库存积压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企业必须从以产品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逐渐转向以消费者为核心的需求链管理。企业要想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必须避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的“谷仓效应”,通过跨部门流程的建立,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随着供应链管理与市场营销交叉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将二者相结合并聚焦于企业需求链管理,已引起了企业界、咨询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已有研究方法主要为统计学模型方法,采用的理论主要为静态的资源基础观,很难打开供需匹配的中间黑箱。同时,已有研究情景主要集中于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国家,研究对象主要为混合行业、电子和食品行业,对中国时尚品企业需求链管理的研究比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扎根于中国时尚品企业需求管理实践,围绕供需匹配过程,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范式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文献梳理、扎根理论、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和AMOS、SPSS、NVivo8等数理统计和质性分析软件,借助动态能力理论和高阶理论,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明晰了供需匹配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关键中介,界定了需求链匹配能力的内涵、维度结构和微观基础,明确了需求链匹配能力与供应链灵活性、高层管理者认知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构建了需求链匹配能力成熟度模型。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形成的研究结论如下:(1)供需匹配过程影响因素与中介机制研究。基于文献梳理、案例选择、资料收集和分析,本文首先从供需匹配的视角,对时尚品企业需求管理实践开展了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了大数据背景下供需匹配过程的影响因素与中介机制模型,发现信息技术投入、管理者支持、SOP实施,供应商管理和消费者管理是影响供需匹配过程的五个关键影响因素。通过进一步的编码分析发现,这五个关键影响因素仅仅是高效供需匹配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它们必须在容错机制、信任机制和积累机制的作用下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并且指出需求链匹配能力的提升反过来可以更好地促进这五个影响因素和三个中介机制的部署。(2)在以往相关研究文献回顾的基础,系统梳理了有关需求链管理和动态能力研究的空白和不足,认为应该将与动态能力相关的概念聚焦于需求链管理领域。基于此,本研究在动态能力的指导下,对需求链匹配能力开展了扎根于企业实践的案例研究,更好地阐释了需求链匹配能力的本质、内涵和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3)需求链匹配能力概念界定和维度结构构建。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论,通过对中国时尚品企业的调研、项目参与和访谈,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后发现,需求链匹配能力具有动态能力的特性,包括需求感知能力、需求链把控能力和需求链重塑能力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对三种能力的维度结构和微观基础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了三种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通过需求链匹配能力的探索性研究,明晰了其核心内涵、维度结构和微观基础,拓展了动态能力在需求链管理领域的应用,深化了对动态能力概念的认识,为探索需求链匹配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需求链匹配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4)需求链匹配能力测量工具开发,以及其与高层管理者认知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需求链匹配能力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紧接着,分层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第一,高层管理者认知能够促进需求链匹配能力和企业绩效的改善,而且在高层管理者认知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中,需求链匹配能力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我们的预期,高层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必须以需求链匹配能力的提升为前提;第二,供应链灵活性能够显著增强高层管理者认知对需求链匹配能力的正向影响;第三,需求链匹配能力能够显著影响企业绩效的持续改善。(5)需求链匹配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在明晰需求链匹配能力本质和开发需求链匹配能力量表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成熟度模型理论相关文献的梳理、企业访谈、以及专家座谈会的进一步讨论,构建了需求链匹配能力成熟度模型。本文将成熟度水平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被动型匹配、预见型匹配、响应型匹配、精准型匹配和智慧型匹配,并为每个级别指定了描述性名称,提供了期望的一般性描述;其次,参照Lambert(2008)[3]关于供应链管理的评估流程,开发了需求链匹配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估流程,并将其应用于两个案例研究企业需求链匹配能力成熟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为它们需求链匹配能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综上,本文以本土情景下供需匹配过程的实际问题和相应的理论驱动为背景,创新性地探索了需求链匹配能力的内涵、维度结构、微观基础、测量工具和成熟度模型,取得了一些理论进展。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以中国时尚品企业为研究对象,围绕供需匹配过程,探索了需求链匹配能力的内涵、测量工具和提升策略;二是创新性地构建了供需匹配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模型,并探索开发了需求链匹配能力的测量工具和成熟度模型。这不仅传承了动态能力理论研究,而且将其聚焦于需求链管理领域,拓展和丰富了动态能力理论的相关研究;三是鉴于需求链匹配能力研究的匮乏,本文采用了混合研究方法。在研究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细分问题上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增加研究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4
【图文】:

供应链,职能,流程


来源:罗松涛和闫杭[451逡逑②流程的视角逡逑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模型综合业务流程再造、绩效指标、对标管逡逑理、最佳实践以及人员技能等要素形成一个简单的框架|46]。在SCOR框架下,逡逑供应链管理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整合流程:计划流程、采购流程、生产流程、交逡逑付流程、退返流程,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之间相互往来的所逡逑有供应链活动。如图2.2所示,这五大流程在国际供应链理事会(SCC)的SCOR逡逑中被称之为第一阶流程(Level邋one),由此一级一级向下展开,直至可执行的流逡逑程元素层面。此外,SCOR模型还包含支撑以上流程的一系列支持流程。这些逡逑支持流程主要集中于绩效、信息、政策、库存、固定资产、运输、物流网络、逡逑规章制度等方面的管理和其他一些流程管理。逡逑 ̄、逡逑(计划'!逡逑、、一邋7逡逑一V\逡逑

供应链管理,资料来源,供应链


规划到运营落地和创新变革;横向涉及企业内部产销协同和外部的联合计划、逡逑预测和补货。这里的“竹签”主要是指供应链中的流,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逡逑流,它们被认为是供应链的三大要素[471。如图2.3所示,实物流的方向是从供逡逑应链上游经过各个供应链节点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信息流是双向的,而资金逡逑流的方向与物流相反,是从供应链的下游经过各个供应链节点最终返回到供应逡逑商的手上。逡逑一............逦逦逡逑: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一:消费苕!逡逑\逦逦邋逦J邋\、逦y邋?、、、逦V.逦y逡逑实物流逡逑逦>逡逑信息流逡逑i-逡逑资金流逡逑逆向实物流逡逑<邋>逡逑逆向资金流逡逑K逦逦逦逦逦逡逑图2.邋3流视角下的供应链管理逡逑资料来源:施云|<71逡逑供应链管理不是笮纯的企业管理,而是对整个链条的统筹管理。供应链上逡逑成员企业众多,很难有企业能够做到“通吃”整个链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逡逑应该能够发掘供应链成员存在的价值并与其分享供应链的收益和风险。从流的逡逑炻度对供应链进行定义,主要是借用“价值流程阁”的圯想,根据供应链的、流逡逑程进行展开,整合或剔除哪些不增加价值甚至是产生浪费的流程和供应链成员,逡逑保留那些能够为供应链创造价值的部分。逡逑(3)供应链概念的局限性逡逑①将Supply邋Chain直译为供应链,会使人们简单地理解为物料的生产、逡逑仓储、运输等物流的单向供应过程

关系图,需求链,供应链管理,关系图


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逦逡逑在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紧密结合的基础上|52],是将消费者的需求转换为逡逑能让供应商采取行动的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制定决策的过程。Rainbird认为,逡逑需求链管理是一种对当前和未来消费者期望,市场特征,以及通过部署业务流逡逑程来满足这些需求的可用的应对方案的理解[53]。需求链设计是建立在透彻的市逡逑场理解基础之上的,必须以有效地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方式进疔管理,包括邋-逡逑管理需求和供应过程之间的集成,管理集成流程与消费者细分之间的结构和管逡逑理营销和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工作关系[18]。如果一致且及时的消费者需求信息不逡逑流动,公司将无法响应个别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能够有效地连接营销和供应链逡逑管理流程的企业不仅可以提供差异化的基于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还能够逡逑提供差异化的交付过程|54]。通过紧密的连接供应链和需求流程,这些企业可以逡逑更积极地处理新兴的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将洞察到的机会及时地转换为逡逑服务或产品,并减少进入市场的时间1551。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静华;谢康;吴瑶;廖雪华;;从面向合作伙伴到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转型——电商企业供应链双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5年04期

2 简兆权;王晨;陈键宏;;战略导向、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年02期

3 金昕;陈松;;知识源战略、动态能力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实证[J];科研管理;2015年02期

4 王重鸣;胡洪浩;;创新团队中宽容氛围与失败学习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01期

5 吴航;陈劲;;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国际化模式影响创新绩效机制——动态能力理论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年08期

6 白长虹;刘春华;;基于扎根理论的海尔、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案例相似性对比研究[J];科研管理;2014年03期

7 刘烨;孙凡云;惠士友;张鹏;;企业家资源、动态能力和企业创业期的绩效——兼与台湾高科技企业的对比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年11期

8 许晖;许守任;王睿智;;网络嵌入、组织学习与资源承诺的协同演进——基于3家外贸企业转型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10期

9 曾萍;邓腾智;宋铁波;;社会资本、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3年04期

10 林亚清;赵曙明;;构建高层管理团队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实践、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航;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冯军政;环境动荡性、动态能力对企业不连续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高若阳;基于知识观的组织模块性与企业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章威;基于知识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嵌入性前因及创新绩效结果[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55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755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4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