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丽乡村“宜业”策略的乡村绿道设计途径
【学位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5.12
【部分图文】:
图 1.1 波士顿大都市区域绿道网络Figure1.1 Boston's greenway network in metropolitan area而在同一时期,霍华德提出了通过建设“田园城市”[12],即在城市周的线性绿地与放射状绿楔,来控制城市化的无需扩张,从而促进城市环境保护相融合。从初期阶段可以看出,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乡村绿道的概念,但开始意连续的现状绿地空间,以发挥其在尤其和控制城市发展方面的重要作.2 关注生态保护、构建科学的绿道规划方法的中期阶段(20 世纪 60)在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的繁荣发展之下,景观设计师 Philippe Louis 道(environmental corridors)”的概念并在威斯康星州发起了设计范围远景规划来保证开展州域自然资源保护时能获得足够的土地。而以麦的学者专家们则提出生态规划理论,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为绿新的要求与目标,奠定了构建绿道生态网络的理论基础[13],
图 2.1 宜居宜文宜游对宜业的作用分析图ure 2.1 The benefits of three strategies to the work str业”策略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势必要结合“宜文实解决乡村人居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以创业增收村特色的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绿色产业经济;态环境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环境,切合市场出发点,结合传统技艺、历史古迹、优秀文化等园、民俗风情等资源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研究筹理论008 年提出城乡的协调发展是城乡统筹的实质,其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32]。城乡统筹主要是通过对
基于美丽乡村“宜业”策略的乡村绿道设计途径间上都是乡村区域通过逐渐增加“增长极”来沿着线性的基础设施相互连接、融合发展、共同促进而形成的不断发展的乡村“生长轴城乡统筹发展最具优势、最强有力的“发展轴线”,实现由简单的个点轴交织进而网络化的城乡发展局面(图 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桦;;植物元素在绿道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J];建筑知识;2017年06期
2 徐文辉;唐立舟;;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四宜”策略研究[J];中国园林;2016年09期
3 钟顺昌;王德起;;产城分离视野下对增长极理论的重新审视[J];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11期
4 李锦华;王雪梅;;洋家乐 乡村旅游的德清魅力[J];农村工作通讯;2015年19期
5 袁江;陈一星;;新农村建设的重心应转移:由宜居到宜业[J];理论探讨;2015年02期
6 崔俊敏;马聪;;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性的认知与保护[J];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7 汤水明;郑浩;钟玉良;;余杭区建设美丽都市乡村的探索与实践[J];新农村;2014年02期
8 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住宅产业;2013年12期
9 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J];理论月刊;2013年09期
10 胡卫华;;绿道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对策——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J];热带地理;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尤海涛;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文泰;宜居宜业宜游导向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2 李立祺;安吉县乡村旅游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3 楼烨;杭州西湖风景区景中村景观风貌提升实践[D];浙江大学;2014年
4 庄静霞;基于乡村旅游下的屠甸绿道规划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5 汪张杰;美丽乡村精品线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6 孙旭鹏;乡村绿道的景观评价研究和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7 夏淑娟;基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背景的产业型乡村绿道规划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8 李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刘建英;乡村景观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施永红;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8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81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