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城市社会学视野下历史工业空间的形态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11:00
   本文是针对我国城市历史工业空间的形态演化所展开的研究。在近些年我国城市快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城市中历史工业空间也经历着微观空间转型与文化转变,文章针对建筑学以往在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中过度以物质空间变化为中心、以主体实践需求为导向,以及对空间变化规律性特征认识不足的弊端,通过借鉴城市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建立“空间生产-形态演化”的分析工具,选取我国城市历史工业空间这一“单位制”影响下的类型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在中国当代城市语境下空间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实践主体、价值偏好、主体互动关系、生产模式等进行研究,展开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考察,并结合实证案例对我国当前城市历史工业空间的主要再生模式进行了分类,解析其在整体定位、空间组织、功能置换、建筑形式语言、城市关系等多方面变化的共性与差异性特征,进而通过对形态演化与城市影响的关联性分析,透析城市历史工业空间向文化空间转变这一现象。首先,第一章与第二章为理论研究部分。其中第一章交代了选题的依据,将研究对象的内涵与边界进行框定,并在对其进行整体性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既有研究方法所面临的问题,进而阐述了文章研究目标与研究展开的整体性框架。在第二章中则对城市空间研究的跨学科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在系统梳理空间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将其与建筑空间形态研究的方法进行结合,并针对历史工业空间特性进行方法适调,构建了适用于历史工业空间研究的“空间生产-形态演化”的分析框架。其次在第三章与第四章中,文章回顾与总结了我国城市历史工业空间形态演化的基础。其中第三章对我国近现代城市工业空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溯,在分析其历史脉络和历史性政治经济文化要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历史性的空间特征。在第四章中则对其在当今城市发展语境中演变的成因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其中通过借鉴社会学中的结构化理论,分别对社会系统结构性因素与实践能动者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将其与历史工业空间的“空间价值”进行关联,进而将社会、个体因素与历史工业空间的物质形态特征进行了关联。其后,第五章与第六章展开了实证研究。其中第五章运用拟定的分析框架对不同空间生产模式下历史工业空间形态演化的不同路径与特征进行了分析。文中以空间生产的不同模式作为研究主线,在有针对性的进行案例选取之后,将其归于不同的社会过程、社会关系、价值演替、空间互动所影响的生产模式之中加以分析,横向比较其在整体定位与布局、空间肌理、功能组成、建筑形式等多方面演变的共性与差异,进而分类总结城市历史工业空间形态演化的不同路径及其特征。而第六章则对物质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城市性影响进行进一步总结,分别对形态演化的公共性特征与环境意向元素进行了归纳,而这一部分也是对物质空间形态反作用于城市与个人的研究补足。随后,第七章试图从理念层面将空间生产与形态演化进行融合,提出以动态、行为视角理解城市历史工业空间的文化转型。文中将其定义为城市历史工业空间在文化生产机制下的空间响应:这种空间响应一方面呈现于微观的、内在的空间要素之中,使得实体建成环境、活动、环境意向具有了新的文化意涵;而另一方面则呈现于宏观的、外部的、与之相关联的城市空间之中,这其中包括的资本生产方式的转变、政策法规治理方式的转变、生活秩序与社会网络的改变等。最后,第八章是空间生产理论运用于历史工业空间形态演化研究的总结,分别从历史工业空间再生产的成因与过程、形态演化的不同模式与特征、空间文化转型的本质与效应三个方面归纳本文的基本成果,指出研究本身的局限性,并对后续研究的内容与方向进行讨论。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84.113
【部分图文】:

态势图,遗产,研究论文,工业


这些研究与对工业文明的珍视与自豪感有着密切的联系;2,西方国家城市最早(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面临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工厂倒闭、城市收缩(Shrinking cities)、旧产业人口外迁工业区衰败、工业污染等问题的多重考验,这些研究正是对工业文明所带来危机的一种反思与应对,而这一社会发展背景也是与国内情况有着极大差异的;3,国外的既有研究中对于历史工业空间的处置策略主要集中在保护与再利用两方面,其中保护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与工业考古学有着密切联系,而再利用的研究除了关联于传统的建筑学之外,同时也与公共管理、文化政策、经济测算、旅游发展等多方面有着交叉。1.3.2 国内研究综述在知网中以“工业遗产”为关键词搜索其既有的研究成果,其统计数据现实,针对工业遗产的研究自 2000 年之后呈现出一种逐年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 2002年(上海市申奥运成功)与 2006 年(无锡召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并发表“无锡宣言”)两个时间节点前后,针对工业遗产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一种井喷的态势,并且其研究增长至今一直保持着高速态势(图 1.1)。

遗产,工业,学科,建筑科学


博士学位论文而从研究成果的学科分布来看,针对工业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与工程、文化与旅游、考古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四个大的学科方向(图 1.2),而其中建筑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成果则占据整体研究成果的“半壁江山”,而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相关词则包括“保护”、“再利用”、“改造”、“文化创意产业”等等,而下文则重点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国内既有研究的现状。

框架图,论文研究,框架图,资料来源


论文研究框架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书威;田嘉琰;马冰;魏波;;兰州东部商圈空间形态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1年31期

2 沈惠新;常江;尤海梅;;徐州市村庄空间形态演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3年11期

3 赵珂,向俊;川渝小城镇形态的现代演化[J];小城镇建设;2004年07期

4 曹则贤;;纷繁多姿的物质形态[J];现代物理知识;2011年04期

5 邓春凤;黄耀志;;近代以来桂林城市形态演化研究[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陈泳;古代苏州城市形态演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5期

7 牟凤云;张增祥;;城市扩展与空间形态演化动力机制的研究进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8 蒙春运;黄耀志;邓春凤;;桂林市空间形态演化与临桂新区发展机遇探析[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陈泳;近现代苏州城市形态演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6期

10 黄焕春;苗展堂;运迎霞;;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形态演化模拟及驱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磊;城市社会学视野下历史工业空间的形态演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越;城市形态演化及其影响因素[D];天津大学;2007年

2 李贵赏;企业形态演化论[D];山西大学;2005年

3 张伶艳;基于形态演化的机械创新方法的研究及其实例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赵珂;川渝山地小城镇形态演化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58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858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e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