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品牌资产对消费者网红品牌延伸态度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6 15:10
  个人品牌传播相较于其他品牌传播来说,更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情感,而社交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多向性特点,恰好可以满足个人品牌传播中受众参与传播和关注用户体验的需求。现在,微博已成为网红个人品牌营销的主要阵地,据新浪微博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为4.62亿人,其中93%都来自移动端用户。而在网红将微博流量通过淘宝电商平台进行变现的热潮中,网红经济正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和延伸产业链。但随着网红市场的日趋激烈,个人品牌的经营更需要调整自己的策略,以扩展品牌的影响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消费者对网红品牌延伸的态度,最终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本论文将网红品牌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定量研究来探讨品牌资产对消费者网红品牌延伸态度的影响,并希望根据相关研究结论对网红个人品牌乃至其他个人品牌提供建议和意见。本研究根据淘宝电商网红特征,通过预调查选取出该类型代表,并借鉴国内外品牌资产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再结合深度访谈结论,通过规范的量表开发及信度、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构建了包含辨识度、粉丝忠诚度、流量变现能力及代言价值的网红品牌资产模型,并对该模型进...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品牌资产对消费者网红品牌延伸态度的影响研究


研究技术路线图

总体趋势,品牌延伸


都是运用此标准来衡量延伸效果,同时,Smith 和 DeiVecchio(2005)的研究也发现,品牌延伸可以通过降低消费者对目标类别的感知风险,来为企业带来溢价收入①。而在影响品牌延伸评价的因素中,大部分学者都将契合度、延伸产品的种类特征、母品牌特征以及外在因素等作为影响消费者品牌延伸评价的主要因素。因此,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品牌延伸研究的开展主要是从品牌延伸效果评价、影响品牌延伸评价因素两个方面展开,John(1998)也指出由于消费者心中有很强的信念网络,因此一个品牌的明星产品会比其它产品更具有免疫力。但相比之下,国内对品牌延伸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借助CNKI(集各个领域为一体的文献资料数据库,主要是呈现各类学术最新研究成果、查找经典文献为主要目标的一个窗口)学术趋势工具,以“品牌延伸”为关键词,采用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对 1994 年至今的学术研究关注度进行分析,共检索出文献 5012 篇,期刊 3322 篇,报纸 35 篇。如图 2-1 所示。

理论模型


本研究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个人品牌传播模式研究——评《社会化媒体下品牌传播》[J]. 徐伶俐,彭雅莉.  传媒. 2019(01)
[2]商铺设计之于品牌辨识度的引导——商业空间设计专辑[J]. 陈雅男,范嘉苑,彭佳.  现代装饰. 2018(06)
[3]新媒体催生下的“网红经济”[J]. 胡翔,雷璨滢,李书吟,刘心元.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8(09)
[4]网络时代的名人文化、“粉丝”消费与情感劳动——我国网红现象研究的三重议题[J]. 王斌.  天府新论. 2018(03)
[5]多维关系互动下我国体育用品品牌资产驱动模型的构建——基于李宁品牌的案例研究[J]. 段艳玲,邱慧,刘广胜.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02)
[6]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品牌延伸[J]. 汪婷.  经济论坛. 2018(04)
[7]网络直播对网红经济的发展影响探究——以服装类网红电商为例[J]. 郭毕冲,雷桢.  今传媒. 2018(04)
[8]浅谈网红经济下的品牌营销与发展[J]. 贺嘉琳.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03)
[9]服务品牌延伸研究回顾与展望[J]. 李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08)
[10]基于网红经济角度的化妆品品牌营销策略探讨[J]. 熊华国.  经济论坛. 2018(03)

博士论文
[1]老字号品牌延伸对品牌形象的影响机制研究[D]. 许衍凤.东华大学 2014
[2]不同自我监控度下制造国与契合度对品牌延伸影响的研究[D]. 李晓力.西南交通大学 2007
[3]企业品牌延伸策略研究[D]. 郑春东.天津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产品伤害危机中消费者归因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 王林茂.浙江财经大学 2018
[2]服装企业微博互动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探究[D]. 李萍.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81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981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0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