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作为电视节目泛真人秀时代,继谈话类节目之后新兴的一种节目类型,以贴近生活的话题内容、独特的节目表现形式、故事性强等特点满足了大众在社会转型期新的精神需求和情感诉求,成功地掀起了一阵收视狂潮,成为近年来活跃荧屏的重要节目类型。现阶段,电视媒体竞争日益白热化,各卫视、地级市的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遍地开花,此类节目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病,并且引发了不少争议。当前,中国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如何摆脱同质化的节目模式,制作出高质量、有品位、有特色的品牌节目,需要电视人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作者立足于对近年来出现的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收看部分优秀的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并借鉴相关书籍与学术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背景、节目概况、成功因素、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和阐释。以《爱情保卫战》、《金牌调解》等部分优秀节目作为成功案例,通过多角度定性解析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此类节目的成功之处与品牌优势,并为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今后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发展策略,以期此类节目能够长足健康发展。作者通过两大部分、共四个章节对中国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阐述。第一部分主要对中国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概况进行概述。首先,在第一章对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兴起背景、节目特点等多角度简要阐述了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第二章中通过对优秀节目成功经验的分析与提炼,从大众需求、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传播方式等角度分析归纳出中国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成功因素。第三章指出当前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所存在的问题,如同质化、价值观偏离主流等,同时引用具有相关问题的栏目加以论证,为此类节目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第二部分主要是根据当前中国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和发展策略,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研究。结合传播学、大众媒介、市场营销等学科理论探寻提高此类节目整体质量的方法与途径。从创新特色、营销方式等方面提出长远的发展策略,以期通过高质量的节目内容、多样的节目形式和理想的传播效果为更多的受众提供情感服务,更好地发挥节目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 人文关怀 品牌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2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5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三、研究现状12-13
- 四、理论基础13-14
- 五、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中国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概况15-31
- 第一节 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概念15-16
- 第二节 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兴起的背景16-22
- 第三节 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特点22-25
- 第四节 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25-26
- 第五节 部分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收视调查26-31
- 第二章 中国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成功因素分析31-46
- 第一节 大众强烈的社会需求31-35
- 第二节 贴近生活的节目选题35-36
- 第三节 科学合理的节目设置36-44
- 第四节 多维立体的传播互动模式44-46
- 第三章 中国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46-56
- 第一节 节目题材和内容趋同46-47
- 第二节 缺乏与受众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和交流47
- 第三节 调解效果不重实际47-48
- 第四节 节目伦理道德失范现象严重48-52
- 第五节 主持人主持策略有待提高52-55
- 第六节 缺乏及时的后续报道55-56
- 第四章 中国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56-89
- 第一节 创新节目特色,寻求长远发展56-60
- 第二节 重视受众反馈,提高受众话语地位60-65
- 第三节 打造节目品牌,,形成品牌效应65-70
- 第四节 传承优秀文化,彰显人文精神70-73
- 第五节 提高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73-78
- 第六节 全媒体的整合营销策略78-89
- 结语89-90
- 注释90-91
- 参考文献91-9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3-94
- 致谢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庆;浅议县级电视节目的定位[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06期
2 吕們;互补还是竞争?——试论省级一、二套电视节目的关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3 胡洁;汉城允许公众接收朝鲜电视节目[J];国际新闻界;2000年04期
4 秦明新;重审电视节目评奖[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5 尹清新;谈电视节目的个性化[J];新闻爱好者;2000年12期
6 刘宝成;试论电视节目的商品化[J];声屏世界;2000年05期
7 刘智文;电视节目的质量控制浅议[J];声屏世界;2000年05期
8 王青林,刘航;浅谈电视节目改版[J];新闻前哨;2000年02期
9 王科;电视节目的双休日综合症[J];当代电视;2000年S8期
10 冷珍;;反映电视节目主题的片头设计[J];设计艺术;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洋;于大志;;浅谈制播分离下新型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的建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2 汤为民;;中国农村电视节目的生产与传播[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3 萧盈盈;;人文主义精神前进的50年(摘要)——关于电视节目文化内涵的一点认识[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宋爽;;浅析中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邢雪;;解读故事性电视节目(摘要)[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6 陈立强;马君姝;;当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群集”现象研究[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郑保章;;浅谈科教类电视节目的组织与策划[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姜媛;;电视节目叙事的文学性植入与文学精神的消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敬婕;;婚恋类电视节目的形式不能大于内容[A];性与性别研究(第4辑)——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2008-2010)[C];2011年
10 潘洪业;;电视节目运作与市场展望[A];中国传媒经济(第一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秋芳;健康类电视节目如何实现突围[N];甘肃日报;2007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彭茗慧;如何保护电视节目模式?[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3 特约撰稿 吴闻博;《好声音》三大启示:用资本运作的方式看待电视节目[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4 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 唐飒;电视节目改版可从欧洲取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5 李英晟;电视节目国际化的成功探索[N];人民日报;2013年
6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将推万集电视剧[N];北京商报;2013年
7 苗春;电视节目流行“拿来主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8 蔡闯;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电视节目?[N];光明日报;2013年
9 魏青;电视节目为何流行“跟屁虫效应”[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10 魏青;电视节目何时摆脱“跟屁虫效应”[N];中国改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加斯(SUGATH MAHINDA SENARATH);印度电视节目对斯里兰卡观众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9年
2 刘秀梅;多元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传播的机遇与挑战[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t
本文编号:304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30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