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营销论文 >

中美社交网络个人隐私泄露防治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1 07:34
  社交网络用户覆盖面广,用户上传到社交网络上的个人信息多,社交网络平台因此聚集了海量的用户个人信息,如何保护社交网络上用户的个人隐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了中美两国在2018年发生的最具代表性的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泄露事件,首先,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个人信息所有者、个人信息控制者、信息使用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四个大的方面分别比较分析了两国泄露事件的泄露机制和应对机制;其次,比较分析了两国与社交网络个人隐私保护相关的两部法律的异同;最后,综合以上所有内容,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中国的网络个人隐私安全防护工作从三个大的方面提出了建议。研究发现,两国泄露事件的泄露源均为加入的第三方公司,数据泄露的背后原因体现了当下极具代表性的互联网营销方式;美国的社交网络用户过度进行线上个人出版和交友活动,相比中国的社交网络用户,其社交网络个人隐私防护意识薄弱;两国的网络运营商和社交网络平台出现了自我监察不力、失察、形式主义等过失,以上问题综合导致了两国泄露事件的发生。两国的相关主体在事后的应对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处理办法,中国的用户相比美国的用户更机警地察觉到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并寻求政府管理部门帮助...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美社交网络个人隐私泄露防治比较研究


美国表示不再相信社交网络能保护他们数据和信息的互联网用户(2)给用户带来的威胁

机制,数据,账号,社交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开发盈利缓慢而有限,开始计划盗取运营商服务器中社交网络用户的数据,再将这些数据变现。瑞智华胜开发了盗号程序,在提供服务时,利用职务之便将该程序植入运营商服务器内。当用户流量经过服务器时,该程序会拦截用户流量,从中清洗、采集出用户社交网络平台 cookie,获取了用户在社交网络平台的账号和密码,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出到瑞智华胜的服务器上存储起来。那什么是 cookie?网络安全专家张柏川表示,当用户从网页登录微博账号时,若用户点击了自动存储密码,该用户的账号密码就会被存放在 cookie 里,通过 cookie,下次用户在同一电脑登录网页微博时,便不需要再次输入账号和密码,可以进入用户微博。那 cookie 到底是存放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还是存放在运营商处呢?张百川表示,此次事件中,cookie 是存放于运营商服务器的,所以瑞智华胜在能在运营商服务中,清洗用户 cookie,盗取其账号。下图为此次事件中用户数据图。

用户数据,机制,美国,剑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必须拥有至少 185 名好友,而且需要授权开发者获得自己的 Facebook 个人信息、好友信息、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点赞信息才能使用。对于此次信息收集,剑桥分析公司总共投入了 100 万美元,最终吸引了 27 万用户参加,采集到了这些参与用户和他们的好友个人信息。2014 年,Facebook 用户平均拥有约 340 名好友,通过这样滚雪球的方式,剑桥分析公司最终获得 8700 万名 Facebook 用户信息。下图为该事件用户数据泄露过程可视化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交网络中的用户隐私安全问题分析[J]. 阳雨骋.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36)
[2]社交网络中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与应对分析[J]. 陈震.  中国信息化. 2018(10)
[3]大数据时代移动社交媒体中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与管控[J]. 徐漪,沈建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5)
[4]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隐私保护初探[J]. 张铭茁.  法制与社会. 2018(18)
[5]新媒体营销模式下社交媒体在粉丝经济中的作用[J]. 罗艾婧.  知识经济. 2018(08)
[6]社交媒体中的用户隐私保护——以“Facebook泄露门”事件为例[J]. 付凯迪.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4)
[7]基于大数据的社交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 肖会敏,祝晓梦.  信息系统工程. 2018(02)
[8]社交网络用户隐私安全问题及其保护[J]. 贺金兰,罗一民,滕丽萍.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7(11)
[9]“粉丝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研究[J]. 刘建梅,王印,汤丽珍,汪喆倩.  中国市场. 2017(31)
[10]社交媒体个人信息泄露路径分析[J]. 张学波,谢桢桢.  今传媒. 2017(10)

硕士论文
[1]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权法律保护的问题研究[D]. 牟朗宇.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D]. 童拿云.上海师范大学 2015
[3]运营商数据管理平台中的独立用户识别研究[D]. 沈昌干.东华大学 2015
[4]社交网络(SNS)广告传播研究[D]. 王清.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社交网络服务(SNS)的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D]. 黄婷.浙江大学 2010
[6]我国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D]. 王麓.兰州大学 2009
[7]社交网络结构研究[D]. 刘耀庭.浙江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9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3619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d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