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研究
本文关键词:亚文化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研究
【摘要】:据CNNIC统计,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已达5.04亿。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三大巨头,基本确立了网络视频行业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弹幕视频作为近年来的新起之秀,则为传统视频行业带来了一股新风。起源于日本的弹幕视频,从其诞生起,就被打上了ACGN文化的烙印,引入中国后,延伸出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基于二次元文化而建立的专业弹幕视频网站,其中以Acfun、Bilibili为代表;另一条则是传统视频网站对弹幕功能的移植和转化,将其运用到了更为广泛的范围。表面上看,弹幕视频实现了用户同步观看画面及评论的可能,本质上,弹幕视频更提供了一个潜力巨大的信息交换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基点,将热衷于弹幕文化的族群聚合起来,他们以弹幕视频网站为社区,生产并输出着弹幕文化。如今,已成为一种新兴网络亚文化现象的弹幕,其足迹也开始跨越出网络视频领域,弹幕电影、弹幕电视等新形式层出不穷,不少商家亦借助于其亚文化意味,将弹幕发展为一种营销策略。本文立足于亚文化的视角,以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为基础,同时结合当下全新的时代背景,考察弹幕文化现象,并试图对其起源发展的过程、诞生孕育的文化土壤、具有的亚文化风格、形成的弹幕族群及其产业化的发展进行解读。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弹幕及弹幕视频概述。首先,对“弹幕”的词源及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流变进行了梳理。其次,对弹幕视频进行解读,认为其本质上是一种时间轴上同步的异步交互方式,并将弹幕分为两种类型:实用型弹幕与参与型弹幕。最后,考察目前为止弹幕的实际应用,分别论述了弹幕视频网站的鼻祖:Niconico动画;我国弹幕视频网站的发展历程以及弹幕视频以外的其他应用。第二部分,弹幕文化的生成。首先,论述了孕育弹幕文化的三块土壤:亚文化的媒介化;全球化语境下的消费主义;后现代语境下的亚文化。其次,论述了弹幕文化“风格”的三种形成方式:“拼贴”、“同构”、“表意实践”。第三部分,弹幕文化的灵魂:弹幕族群。第一,弹幕族群的身份认同建构,包括追求个体的差异及寻求群体的同一两个方面。第二,弹幕文化的审美趣味,分别从抗拒与挑战的美学;拼贴艺术和现成物美学;艺术家与人人的颠倒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论述了当下弹幕亚文化的抵抗精神。第四部分,弹幕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动态关系:收编与反收编。第一,以伯明翰学派的意识形态收编理论为参照,提出弹幕文化意识形态收编的新方式。第二,回顾伯明翰学派的商业收编理论,并以Niconico为例,审视弹幕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同时,考察了弹幕文化领域商业收编的其他表现。第三,从一种文化乐观论的视角,考察了弹幕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它们彼此互为存在,互为作用,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动态互动也是保持亚文化活力和发展多元文化的动力之一。
【关键词】:弹幕 亚文化 弹幕视频网站 伯明翰学派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6
- 1.2.1 亚文化理论研究综述10-13
- 1.2.2 国内弹幕视频研究综述13-16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16-17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论文结构16-17
- 2 弹幕及弹幕视频概述17-28
- 2.1 何谓“弹幕”17-18
- 2.2“弹幕视频”概述18-22
- 2.2.1 时间轴上同步的异步交互方式18-19
- 2.2.2 弹幕的常见类型19-22
- 2.3 弹幕视频的应用领域22-28
- 2.3.1 弹幕视频网站的鼻祖:Niconico动画22-23
- 2.3.2 我国弹幕视频网站的发展历程23-25
- 2.3.3 弹幕应用的其他领域25-28
- 3 弹幕文化的生成28-39
- 3.1 弹幕文化孕育的土壤28-34
- 3.1.1 亚文化的媒介化28-29
- 3.1.2 全球化下的消费主义29-31
- 3.1.3 后现代语境下的亚文化31-34
- 3.2 弹幕文化“风格”的形成:符号的舞蹈34-39
- 3.2.1 拼贴34-36
- 3.2.2 同构36-37
- 3.2.3 表意实践37-39
- 4 弹幕文化的灵魂:弹幕族群39-48
- 4.1 弹幕族群身份认同建构39-42
- 4.1.1 追求个体的差异39-40
- 4.1.2 寻求群体的同一40-42
- 4.2 弹幕文化的审美趣味42-45
- 4.2.1 抗拒与挑战的美学42-43
- 4.2.2 拼贴艺术与现成物美学43-44
- 4.2.3 艺术家与人人的颠倒44-45
- 4.3 亚文化的抵抗精神45-48
- 5 弹幕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动态关系:收编与反收编48-65
- 5.1 弹幕文化的意识形态收编48-50
- 5.2 弹幕文化的商业收编50-62
- 5.2.1 伯明翰学派理论下的商业收编50-51
- 5.2.2 弹幕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从专业型弹幕视频网站的视角51-59
- 5.2.3 弹幕文化商业收编的其他表现59-62
- 5.3 一种文化乐观论:亚文化的反收编62-65
- 6 结语65-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69
- 附录69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君;;进击的弹幕网站[J];赢未来;2014年04期
2 ;视频上飞驰的评论:那些有趣的弹幕网站[J];电脑迷;2013年09期
3 李礼;魏宝涛;;弹幕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J];中国传媒科技;2014年08期
4 陈松松;何天天;;弹幕视频——小众网民互动新形式[J];新闻世界;2014年06期
5 熊师;喻一凡;谭云兰;夏洁武;唐卫东;;华丽弹幕游戏中子弹运动引擎的设计与实现[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谭云兰;王生保;喻一凡;周龙军;;弹幕类游戏中快速碰撞检测算法的设计与应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黄黎佳;;弹幕视频网站能成气候吗?[J];创业邦;2014年06期
8 陈席元;;弹幕话语建构的青年亚文化网络社群研究——以哔哩哔哩网对Keyki事件反应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20期
9 谢梅;何炬;冯宇乐;;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研究[J];新闻界;2014年02期
10 ;经典有趣的网站[J];电脑迷;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南焱;“弹幕”是个什么玩意儿[N];北京日报;2014年
2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弹幕电影:另类观影酝酿新商业模式[N];北京商报;2014年
3 整理 田磊;“弹幕电影”:观影新体验还是娱乐新手段?[N];中国电影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汪景然;“弹幕”遇上大银幕[N];中国电影报;2014年
5 楚卿;“弹幕”电影,,只剩“弹幕”不见电影![N];中国艺术报;2014年
6 孙仲;弹幕电影也疯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7 王峰 青松;弹幕电影:更像是有趣的游戏[N];中国文化报;2014年
8 吴潇怡;“弹幕”挑战观影习惯[N];光明日报;2014年
9 柳森;从“弹幕”电影看破坏式创新[N];解放日报;2014年
10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梁辰 实习生 董雪;“弹幕”电影开启互动观影新模式[N];青岛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潇;传播学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李礼;基于用户使用行为的弹幕网站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周舟;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D];西南大学;2015年
4 范晓杰;文化视野下弹幕网站的流行及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陈威;弹幕视频网站及其用户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马凯文;弹幕:视频互动的新形式[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艺凝;互动视角下弹幕视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宁;网络视频弹幕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周怡;弹幕参与青年亚文化建构的话语分析[D];南京大学;2015年
10 刘烁兰;现代Web弹幕人机交互效率研究[D];中山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17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51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