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对品牌的推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15:24
本文关键词: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对品牌的推广研究
【摘要】:近年来媒介技术发展与革新十分迅速,2011年微信的推出,很快就得到了众多网民的青睐,微信的使用人数和使用率节节攀升,在当前众多通信工具中已经占据着重要地位。微信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不仅仅是数量增长很快,同时也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利用微信来交流与传播信息,抒发个人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能够传播新闻事件,它更是一个企业宣传自己的品牌及以实现市场营销的新媒体平台。微信交互平台讯息的便捷传播,具备精准性、扩散性以及时效性等特点,使其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并日益凸显了巨大的营销价值。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微信这样一种社群化的交互软件来宣传品牌,实现营销,是现阶段许多行业的一个运营趋势,然而只有少部分企业在塑造与推广形象中取得成功,据初步分析,很多企业其实没有制定出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推广策略。而以微信为代表的营销软件(APP)的推广与普及,吸引更多的行业将此作为基础开展的营销也逐步开展下去,也成为推广性设计领域里必须关注的一个命题。本文通过将推广理论、营销理论、广告理论结合起来,进一步对企业运用微信开展品牌推广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同时深入分析了微信广告推广策略,对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企业更好的推广品牌提出相应建议。本文主要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对微信营销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同时作出了归纳与总结。第二个部分,详细阐述并整合了新媒体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第三个部分,对微信推广的价值及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辨析。第四个部分,对微信推广的方式与途径进行了论述,基于食品行业在微信交互营销过程的优势特点,特以此为例设计了一家小型餐饮的微信推广界面,并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微信 品牌 推广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2;TP311.5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第一节 论题研究的背景10-11
- 一、论题来源10
- 二、论题依据10-11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一、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二、国内研究现状12-13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13-14
- 一、研究内容13-14
- 二、研究方法14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新媒体传播的理论研究15-19
- 第一节 新媒体传播的发展概述15
- 第二节 新媒体传播的特征研究15-19
- 一、交互性与即时性15-16
- 二、高度的自主性和参与性16-17
- 三、全球共享性与相对封闭的社群化17
- 四、分殊化与个性化17
- 五、信息内容的海量繁杂和多元化17-19
- 第三章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品牌推广价值分析19-31
-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品牌推广现状分析19-20
- 第二节 微信品牌推广路径——社群社会化新媒体20-24
- 一、漂流瓶的随机性21
- 二、基于位置签名的方法21
- 三、二维码——标志性识别符号21-22
- 四、朋友圈的互动传播22
- 五、订阅式公众平台22-23
- 六、快捷的银行卡支付功能23-24
- 第三节 微信品牌推广优劣势分析24-31
- 一、微信品牌推广优势分析24-28
- 二、微信品牌推广劣势分析28-31
- 第四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品牌推广模式研究31-43
- 第一节 餐饮品牌的个性推广模式对比研究31-34
- 一、雕爷牛腩的精准营销模式31-32
- 二、黄太吉的服务营销模式32-33
- 三、餐饮业微博与微信传播的对比与思考33-34
- 第二节 小型甜品店的微信推广34-38
- 一、朵拉烘焙高端定制34-35
- 二、Baby kiss coffee35-38
- 第三节 HURRYCURRY荟咖喱品牌形象在微信平台的设计应用实践38-43
- 一、荟咖喱的品牌介绍38-39
- 二、荟咖喱在微信平台中的界面设置39-41
- 三、荟咖喱在微信平台中的辅助形及色彩设计41-42
- 四、荟咖喱的媒介交互设计42-43
- 第五章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对品牌的推广策略43-49
- 第一节 策略创新43-45
- 一、细分市场,准确定位43
- 二、突出个性,,丰富内容43-44
- 三、把握时间,增强互动44-45
- 四、数据收集,深度分析45
- 第二节 理念创新45-46
- 一、内容与形式同样重要45-46
- 二、微信品牌推广要平等46
- 三、拒绝盲目品牌推广46
- 第三节 功能创新46-49
- 一、发展生活服务平台46-47
- 二、专注CRM管理47
- 三、加强交流和互动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52-53
- 致谢53-54
本文编号:549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54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