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内的利益性非正式群体研究
本文选题:非正式群体 + 利益性非正式群体 ; 参考:《企业经济》2005年03期
【摘要】:利益性非正式群体是群体成员利用群体权力资源和关系资源,使自己的意愿复合到行政决策中来追求自身权力、利益最大化的群体,它在组织中的活动影响管理效率的提升,对组织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已成为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非正式群体分类为基础,考察组织内利益性非正式群体的含义、形成原因及管理对策。
[Abstract]:Benefit informal group is the group members who use group power resources and relationship resources , make their willingness to be combined into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 making to pursue their own power and benefit maximization group , which has serious influence on the organization ' s health development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that managers must face and solve .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分类号】:C9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思根;试论利益性非正式组织[J];生产力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兆漫;国有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宋思根;试论利益性非正式组织[J];生产力研究;2004年01期
3 陈启杰,宋思根;“市场经济地位”与中国零售业发展[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徐碧琳,宋爱玲;非正式组织成因的实证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海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文华;中国人力资本市场中的企业劳动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2 张海燕;公安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杨秋皓;基于组织行为学,,非正式组织对网络组织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凡 ,钱芄;重视及发挥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作用[J];上海企业;1988年05期
2 孙国兴;企业中非正式群体浅析[J];经营与管理;1988年04期
3 杜金亮;简论非正式群体[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89年04期
4 李芳斌;领导者要正确认识与引导非正式群体[J];理论探讨;1990年06期
5 王怀山;浅谈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6 荆春登;;试论非正式群体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管理科学;1993年04期
7 吴重会;论非正式群体在企业中的正负效应及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1994年12期
8 马凌;论现代管理中的非正式群体的作用[J];管理现代化;1995年05期
9 赵振久;论非正式群体在企业中的正负效应及对策[J];行政论坛;1995年06期
10 段宝霞;正确认识和引导企业中的非正式群体[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景勤;;论人的心理现象对形成企业内聚力的影响[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陈天宇;;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认识及对策[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1990年会议论文汇编[C];1990年
3 李丽;;学生群体心理对现代教学的启示[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4 成建军;;把握规律 讲究方法——做好新世纪研究生的思想工作[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5 卢泰;;谈谈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特点和管理[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6 肖兴政;;群体规范与群体习俗研究[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安全行为科学与人为因素[A];安全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尹才忠;;做好琴师 凑出优美乐章[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其加;重视非正式群体的政治思想工作[N];光明日报;2000年
2 王礼鑫;强群体主义与“圈子”现象[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李伦;行为科学大有可为[N];光明日报;2001年
4 李杰 作者单位:安徽国元信托公司;公司重组与企业文化整合[N];安徽经济报;2002年
5 李思德 高峰;唱好人才丰收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徐英;运用组织行为学 提高管理绩效[N];中国企业报;2003年
7 唐建军;对利用非正式群体做好征稽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N];湖南经济报;2003年
8 陈静(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关注学生非正式群体[N];文汇报;2003年
9 郑铁军;组织承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稳定的关键[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佐佑;管理者培养与MBA培训[N];中国人事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戴俐秋;人缘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聂晖;软件企业研发团队组建行为定性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崔海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宗丽;论斑级管理中的群体效应[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黔敏;中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班集体建设关系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严弋琴;中专学校语文课堂管理浅谈[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海燕;公安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朱红枫;非正式群体状况及班级管理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红梅;企业非正式群体理论及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李晓林;信息技术系统实施应用与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变迁[D];吉林大学;2006年
8 赵晓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希贵;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的拓展[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苏健;基于网络的企业文化变革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86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98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