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竞争中秘书人才流动的三个条件、三化工程
[Abstract]:The talent flow in secretarial departments refers to the changes in the nature, region, field, position and position of secretarial talents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China's entry into WTO has brought us into the atmospher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momentum of severe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is surging. The fact that the industrial and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has been greatly upgraded has objectively pushed the flow of talent in China's secretarial departments and the allocation of secretarial talent resources onto the stag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mpetition. Integrating in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trend, participa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carrying out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tegration, guiding the circ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secretarial talents, and carrying out the international allocation of secretarial talent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urgent tasks of secretarial circles.
【作者单位】:
【分类号】:C93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其浩,王守福;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军队秘书人才的调查和思考[J];秘书;1995年06期
2 耕耘;论世纪之交中国秘书人才的素质与培养[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3 廖雄军;;对秘书科学三个分支学科体系的构想[J];秘书之友;1989年04期
4 邹明波;企业人才流失与管理创新[J];农场经济管理;2003年04期
5 曾坤生,徐旭晖;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及模型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张智慧;向朝晖;;负向激励不可少[J];中国医院院长;2011年14期
7 赵峻荣;;这也是一种不正之风[J];中国劳动;1984年02期
8 李海亮;浅论优化我国人才市场环境的法律调整机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9 唐志敏;逐步走向完善的我国人才市场[J];中国经济信息;1994年13期
10 ;经济师看市场[J];经济师;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茜;;山东省人才流动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2 王琪;;浅析环境对人才流动的影响[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黄泰信;;浅谈印刷蓝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9辑)[C];2010年
4 董丽苹;;系统自组织理论对加强人才流动管理的指导意义[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5 魏晓丽;郭成铎;;黑龙江流域文明与我省人才培养[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6 桂昭明;;我国区域人才流动的效益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田晓明;朱永新;张卿华;;高等学校人才流动归因及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修莲茹;;跨世纪秘书人才发展思路策略及结构配置[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9 闻国政;;基层秘书工作改革设想[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10 关培兰;周新军;;武汉市人才环境现状及优化的对策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牛献忠;论人才流动[N];中国人事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孟西安;感受人才流动“气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3 李旭红;一体化市场提速人才流动[N];市场报;2003年
4 记者莫翠连;政府协会联手搭建电气行业人才流动平台[N];民营经济报;2009年
5 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陈列伟 天津公司总经理和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赵卉龙;筑巢引凤 人才强企[N];中国建设报;2011年
6 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山医院院长 蔡则骥;让人才流动起来[N];健康报;2000年
7 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顾问景素奇;不提倡闪电式人才流动[N];中国经营报;2003年
8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王臻良 王素玲;我省人才流动为何“正增长”[N];湖北日报;2006年
9 冀宝勤 陈冉伟;莫把人才流动当流失[N];解放军报;2007年
10 记者 郭星;阜新“柔性政策”破解人才瓶颈[N];辽宁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伟年;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新权;中央企业技术秘密的保护与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齐家滨;社会资本、技术特征与软件技术人才流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毛冠凤;高技术产业集群人才流动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冯慰荣;人力资源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D];南开大学;2003年
6 周敏;跨组织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常晓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际人才竞争战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宋全征;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D];上海体育学院;2002年
9 王东;农村发达地区人才集聚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王刚;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进兵;科技型企业人才流动与自主技术保护的产权经济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2 徐全颖;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制度[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3 侯军帮;人才流动的制度环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牛一品;论我国人才流动中企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D];重庆大学;2007年
5 沈勤;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6 宗华;高科技园区人才政策与人才流动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丰帆;商业秘密保护与人才流动的冲突与协调[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军;关于民营企业员工组织忠诚度的培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李文勇;基于人才流动分析的山东省人才环境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李超玲;人才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竞业禁止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07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30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