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机理及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创新团队内的隐性知识共享——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理工大学》 2012年
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机理及模式研究
柳海梅
【摘要】:当今时代,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极其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也不例外。对于企业而言,创新团队是其创新能力的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仅是取代土地、资本、人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的常规意义下的生产力,更是企业创新的生产力。企业要获得核心竞争力、要推陈出新,就需要知识,而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企业员工,因此企业需要员工共享知识。但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创新团队与隐性知识共享的研究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机理及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首先,本文深入研究了企业创新团队理论、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理论等理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企业创新团队的定义,并与企业常规团队、科研院所创新团队、高校创新团队和政府创新团队加以比较。 其次,本文界定了隐性知识共享的定义和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主体、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客体等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归纳了其特征。 接着,文章根据已有文献并结合企业创新团队主体的特征,总结了影响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多种因素,对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提出了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论模型。 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SECI模型和共享心智模型理论,提出了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理论的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M-SECI模式,并运用M-SECI模式对企业创新团队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作出一定的解释。 再次,文章介绍了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心智模型ID3算法,包括ID3算法基本思想、ID3算法相关概念以及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心智模型ID3算法。并以“湖北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计划”内M企业创新团队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该算法能挖掘出创新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最后,综合分析前文得出的结论与揭示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促进企业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73.1;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志柱;雷育生;;基于信任视角的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J];高教探索;2011年02期
2 梁启华;何晓红;;空间集聚: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机理与途径[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3 芮明杰;陈晓静;;公司隐性知识共享的经济学分析[J];管理学报;2007年03期
4 宋志红;范黎波;;企业内员工知识共享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03期
5 郭恩才;郭梦实;;企业创新团队成功之道[J];中国高新区;2006年05期
6 高建山;;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因素识别[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张长涛,刘希宋;企业产品开发人员知识共享机理研究[J];管理科学;2003年02期
8 王嵩;田军;王刊良;;创新团队内的隐性知识共享——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9 王晓光;马费成;;社会网络视角下知识转移的机制与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11期
10 刘源;;“传染病模型”在隐性知识传播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姜仁珍;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2 高晓云;基于本体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高明;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纪香清;创新团队的知识转移与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高小清;企业创新团队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6 余绚波;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胜任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庆;工程设计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项勇,陶学明;基于寻租理论的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3 杨岑;彭盈;陈玉水;;招投标中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4 项勇;任宏;;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过程中寻租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5 项勇;陶学明;王永强;;不对称信息下建设项目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理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6 杨太华;郑庆华;;建设工程中质检站、监理机构和承包商寻租行为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7 阳霞;周文峰;;代建项目双层委托代理模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8 万可,汤卫君;头垄断厂家产品定价中的博弈论问题———兼评我国彩电行业价格大战[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廖楚晖,薛刚;关于税收腐败有关问题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五四;;不同信息环境下价格功能的历史考察——兼论营销·博弈价格功能下的经济政策效应[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翁禾倩;黄源泉;李宇星;林心颖;;“绿色信贷”实施中制度缺陷的多维博弈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赵礼强;郭亚军;;制造商分销渠道战略选择的博弈分析[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赵礼强;;多渠道冲突下制造商价格协调策略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7 王焱;;浅析公开招投标中不完全信息博弈[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8 吴晶;;投标人围标、串标的博弈论分析[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9 胡伟清;张宗益;;贿赂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马晓丽;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曹洪亮;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吴雷;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家国;基于突发事件风险的供应链利益分配与行为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10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敏;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分析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温新刚;基于双边道德风险规避的企业高管契约设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黄齐;量能课税原则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贾学兰;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保险契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赵静;共享知识与知识共享[J];图书与情报;2003年05期
3 赵英杰;劳动合同中应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J];商业研究;2003年11期
4 刘希宋,桂雪玲,邓立治;企业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05期
5 黄惠琴,邱以杰;论虚拟企业智力资本的管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林鸿熙;企业销售人员激励强度及激励替代效应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李志,张华;民营企业高学历员工激励管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曾凤章,焦明朋;六西格玛管理系统之人力资源管理[J];四川兵工学报;2004年01期
9 郭岚,马明;知识共享机制与方法[J];当代经济;2004年05期
10 胡仁忠;从“人性假设”的演进看激励机制的运用[J];当代经济;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戚振江;公司创业情境下人力资源组合策略及其多层次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2 谢荷锋;企业员工知识分享中的信任问题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饶勇;旅游企业隐性知识创新与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慕周;隐性知识的转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余以胜;智能信息系统中知识组织及其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寒;李璇;;呼叫中心隐性知识管理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年35期
2 芮明杰;陈晓静;;公司隐性知识共享的经济学分析[J];管理学报;2007年03期
3 赵娟;;企业员工隐性知识的共享策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15期
4 李志宏;李军;;见习官制度在隐性知识共享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9期
5 刘西林;史波;;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J];生产力研究;2009年16期
6 陈真;;知识型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廖方伟;乔闻钟;郭岚;;隐性知识共享中接受者行为条件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04期
8 赵西萍;王卫征;黄越;;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激励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1期
9 韩艳;王安民;;小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10 林向义;罗洪云;;知识不对称网络中隐性知识共享的分析与优化[J];情报科学;2009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青松;岩土工程项目安全预控隐性知识集成与共享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文文;隐性知识共享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2 李云霄;教育虚拟社区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3 高明;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梁艳平;软件开发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王亚娟;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洪子元;机械制造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创新团队内的隐性知识共享——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4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