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能力系统的实践培养模式及管理对策研究
【图文】:
研究框架图
图 2-5 AHP 法的步骤流程图其中,对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主要说明:1.建立层次结构以目的为导向按照一定的层次将问题进行分层,其中,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包括一个因素,,中间层为准则层或指标层,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层次,最下层为措施层或方案层,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层次。2.构造判断矩阵根据资料、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认知,结合 Saaty给出的 9 级因素比较重要性程度标度,具体如图 2-6 所示,对各层次的相关因素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并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判断矩阵的形式(判断矩阵表示上一层某因素对本层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的状况),计算得出 W 权重、最大特征根λmax和进行一致性检验。假定层次 A 中的因素 ak与下一层次 B1、B2...Bn有联系,构建出相应的判断矩阵,具体如图 2-7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成才之路;2015年32期
2 孟丽梅;;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3 马玲;李宏;吴明灿;;“政用产学研”视角下高校临床医学院与附属医院协同发展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年30期
4 黄胜忠;吴先聪;;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多边双导师制”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18期
5 王健;陈琳;;研究生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6 李娟;陈美娟;;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校内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10期
7 嵇英华;;基于科研平台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22期
8 王少华;张桂青;谢秀颖;徐红东;张运楚;刘岩;;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9 臧淑敏;;R&D自述[J];调研世界;2013年03期
10 李峻;陈鹤鸣;;美、德、日三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比较与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林妍;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的内涵体系和复杂性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2 吕巍;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小丹;学科建设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安冬平;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8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58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