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群智协同网络中的信任管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21:26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群智协同网络已经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群智协同网络的重要内涵为网络用户既能够通过相互间的协作完成多种任务以实现群智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又能够享用群智资源通过协作输出的最优化结果,其特性包括网络形态多样性、数据多样性和用户角色多样性。由于在群智协同网络中,用户既是数据的消费者,也是数据的生产者,在“以数据为驱动”的当今社会,群智协同网络已经成为网络攻击的重要目标。作为密码学手段的重要补充,信任管理机制已经成为群智协同网络抵御内部威胁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本论文针对群智协同网络中的信任管理机制为研究目标,分别从群智协同网络的网络形态多样性带来的频谱感知需求、群智协同网络的数据多样性带来的数据可靠性和数据敏感性问题及群智协同网络的用户角色多样性带来的开放性问题展开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针对群智协同网络的网络形态多样性带来的频谱感知需求,首先分析了非完美公共控制信道对于恶意用户检测的影响。该分析表明非完美公共控制信道下,更多的正常用户会被判定为恶意用户,导致融合中心得出更多错误的频谱感知结果。为了克服该问题,引入了信任管理机制,并设计了一种新颖的信任阈值判定方法为每个次级用户设定个性化的阈值用于判定其是否为恶意用户。基于该信任阈值判定方法,提出了基于信誉值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案R~2-CSS,以提高协作频谱感知过程对恶意影响的鲁棒性。针对群智协同网络的数据多样性带来的数据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靠的特定目标信誉值计算方法。该信誉值计算方法的核心为两阶段的恶意评价值检测方法,在第一阶段,将检测某一评价序列内是否存在恶意评价值转化为广义似然比检验问题,使得检测方法对评价值序列的微小异常变化更加敏感。如果第一阶段检测的结果表明存在恶意评价值,则在第二阶段引入CUSUM(cumulative sum)方法对恶意评价值进行定位,最终将评价值序列中的恶意评价值检测出来并将其剔除。其次,引入了标签基因的概念提出了一种计算用户对目标商品兴趣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刻画不同的用户对目标商品的感兴趣程度,并将计算出的兴趣度作为最终目标商品信誉值计算的评价值的权重。针对群智协同网络的数据多样性带来的数据敏感性问题,引入边缘计算模式,设计了能够实现隐私保护的信任管理机制来抵制提供错误感知数据的恶意用户。在此工作中,首先提出了基于边缘计算模式的群智感知架构。其次,提出了B-PPRM方案和A-PPRM方案来实现在隐私保护的基础上对恶意用户进行抵制。在所提出的B-PPRM方案中,实现了在不泄露原始感知数据的基础上对该感知数据的离散度进行计算,并根据离散度的具体数值对信誉值进行更新。通过理论分析,直接使用离散度数值对信誉值进行更新可能会泄露最终的感知数据融合结果。为此,我们提出了A-PPRM方案,通过信任管理中心RM和边缘节点EN_τ的交互,实现在不泄露离散度密文的基础上对离散度值进行排序,根据离散度值的排序对信誉值进行更新,实现了对用户隐私的保护。针对群智协同网络的用户角色多样性带来的开放性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出了针对群智协同网络中群智感知场景的分布式信任管理机制,具体为:一方面,引入了边缘计算模式,针对群智感知场景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信任管理机制架构,在该架构中,为了保证区块链的运行效率,同时减轻用户端的计算负担,使用了区块链中的私有链,即只允许具有一定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的边缘节点能够将数据写到链上并由其对整个区块链进行维护更新;另一方面,为了克服SHE同态加密体系对密文操作所带来的高复杂性计算,引入了支持加法同态的Paillier密码体系,感知任务执行者对所有的感知数据进行加密,边缘节点可以对感知数据的密文进行操作得到最终感知数据融合结果的密文,并将其返回给感知任务请求者,同时,重新定义感知数据离散度的概念,并设计了无需信任管理中心参与的用户信誉值更新规则。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393.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仲刘;;信任:管理的“第一制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年02期

2 周宇文;;虚拟组织中的动态信任管理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3 安永庆;王X;刘泽;;正确实施信任管理 提高部队管理绩效[J];社科纵横;2012年04期

4 李俊明;;信任管理:掘出企业的“隐形资本”[J];印刷工业;2011年09期

5 张贯一;;企业应如何对交易进行信任管理?[J];企业活力;2006年11期

6 曹天杰,张永平;信任管理在电子商务中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年03期

7 叶燕;电子商务中信任管理的实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朱莉蓉;陈宁江;何佩聪;梁小宇;谢琪琦;黄汝维;;基于动态信任管理的云用户行为认证服务系统[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9 陈素君;;浅论针对车间员工的信任管理[J];江苏科技信息;2013年14期

10 邓靖松;刘小平;;创业团队中的信任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沙瀛;;权利描述语言的分析与比较[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罗柏发;蔡国永;;信任的激励机制研究[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唐文;段云所;唐礼勇;陈钟;;电子政务环境中基于模糊理论的主体信任管理研究[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胡冰;;安全E-Mail标准的比较与分析[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福明;王群;;一种面向空间认知的RT模型[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尹刚;王怀民;贾焰;吴泉源;;信任管理中间件研究与设计[A];第二十一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4年

7 殷脂;殷卫红;曹渠江;;网构软件协作中的信任冲突博弈分析[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8 李红霞;;基于信任管理的信任度量方法[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任伟;叶敏;刘宇靓;;云安全的信任管理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C];2010年

10 孟魁;王粤;张旭;肖晓春;张根度;;基于时效的虚拟社区信任管理[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京;用信任管理赢得员工信任[N];安徽经济报;2006年

2 章小琴;用信任管理赢得员工信任[N];工人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张翼;“信任管理”意味着什么[N];光明日报;2001年

4 邓海平;信任也是一种管理[N];中国花卉报;2006年

5 海欣;南通对造船业推行“信任管理”[N];中国船舶报;2009年

6 申海平;信任也是一种管理[N];上海科技报;2007年

7 邓海平;信任也是一种管理[N];今日信息报;2006年

8 章小琴;信任的力量[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忠心;信任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法宝[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黄深;不要做员工的监工[N];民营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立川;群智协同网络中的信任管理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谭帅帅;信任管理研究及其在保护移动自组织网安全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贺超凯;非结构化对等网络信任管理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4 袁时金;信任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书钦;对等网络中信任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江红;对等网络中的信任感知和可信协同商务洽谈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姜怡;基于P2P网络模型的开放业务环境下的信任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8 徐浩;虚拟组织中融合信任管理的自动信任协商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8年

9 崔军;信任管理的信任量化表示与凭据公平交换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冯玉翔;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下动态信任管理机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博远;基于信任管理机制的无线传感网络安全路由协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2 姚震;基于可信数据采集的软件定义网络应用的信任管理框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3 廖子渊;基于可信计算的云服务信任管理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4 肖雪梅;动态信任管理在互操作模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马婷婷;云计算环境下基于进化博弈的信任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卢蕾;关系营销中的信任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孙鹏飞;基于行为信任管理的检测与推荐模型[D];燕山大学;2012年

8 朱玉权;网络功能虚拟化的自适应信任管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9 李静;基于区域动态信任管理的可信路由协议[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艳飞;基于分层信任管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模型[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6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636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d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