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23:05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组织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组织对外部知识资源的充分吸收和利用,是生成新的生产力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组织的知识存量直接决定着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组织知识的获取不断从内部化走向外部化。Polanyi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根据Verna Allee的描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关系类似于大海中的岛屿。在传统经济社会中人们只注意到显性知识的作用,工作重点放在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利用上。而事实上显性知识只是所有知识中露出海面的一个小岛而已。因此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对组织构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隐性知识不易被模仿,高度个人化等特性,使得隐性知识在共享转移过程中受到知识源,知识受体,知识特性,知识转移背景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需要建立适当的动力机制将有效地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 本研究首先对对隐性知识转移的需要层次进行分析,分析隐性知识主体知识转移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动机。构建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三维特征模型,分析隐性知识转移的势差机理。其次通过从隐性知识特性,知识主体,知识客体,知识转移环境等方面构建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动力影响因素体系。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隐性知识转移动力机制的影响,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层次关系。再次基于知识主体的有限理性,构建了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并采用了进化博弈理论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进行分析,分析了隐性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共享成本、知识发送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以及知识主体间的知识势差等参数的变化对进化稳定策略的影响。最后构建基于Agent的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仿真模型,采用NetLogo软件平台进行仿真实验,探讨知识转移考核机制对隐性知识主体知识转移动力的影响,并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对有限理性条件下隐性知识主体进行仿真,分析了根据仿真结果,分析隐性知识主体的转移动力机制,并设计激励机制,以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提高转移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36;F224
本文编号:2763092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3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庆国;徐青;廖振鹏;张彩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黄沛,夏若虹;混沌状态下的市场营销问题——渗透原理及其模型[J];系统工程;1998年01期
3 唐炎华;石金涛;;我国知识型员工知识转移的动机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4 来向红;王文平;;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知识型组织中知识传播过程仿真研究[J];管理学报;2006年05期
5 徐占忱,何明升;知识转移障碍纾解与集群企业学习能力构成研究[J];情报科学;2005年05期
6 肖小勇,文亚青;组织间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7 刘晓英;文庭孝;;知识资源共享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8 于娱;施琴芬;朱卫未;;学习型组织中隐性知识共享仿真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11期
9 王秀红,卓德保;主体隐性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J];情报杂志;2005年04期
10 徐瑞平,陈莹;企业知识共享效果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J];情报杂志;2005年10期
本文编号:2763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7630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