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北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基于缩差和增效的种植管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18:09
【摘要】: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北方农区和牧区的重要分界线,降水量少且年际变异大,降水是该地区作物产量变异的主要决定因子。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作物,也是农牧交错带的主要作物。作物生育期的总降水及降水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分配均对马铃薯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解析农牧交错带作物产量形成和降水的关系,提高降水和马铃薯需水关键期的匹配度对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保障该地区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适期播种和集雨补灌是农牧交错带作物缩差和增效的有效手段。分期播种试验可以在较短的年限内实现不同的气象条件,因此是确定最适播期和作物产量控制因子的有效方法。集雨补灌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最佳播期和补充灌溉时间与局地降水年型和土壤条件存在密切关系。作物生长模型为分析不同区域和不同气候年型下马铃薯的最佳播期和补灌时间及其交互作用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补充灌溉可以提高农牧交错带马铃薯产量,然而大规模的进行灌溉不利于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量化不同灌溉水平对长期连续种植马铃薯农田的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北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利用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分析了农牧交错带马铃薯产量变异的主要决定因子和不同区域及不同年型下的最适播期,应用验证后的APSIM-Potato模型分析了播期和不同灌溉水平对马铃薯产量、水分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等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农牧交错带不同年份马铃薯最适播期变异较大,其中薯块形成期总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的比值(PT/ETpT)与马铃薯产量的相关性最高(R2=0.51,P0.01),其次是薯块膨大期后的有效降水(EPpoTB)(R2=0.43,P0.01)以及马铃薯生育期的总有效降水(EPgp)(R2=0.28,P0.05)。马铃薯产量和生育期总太阳辐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gp)(R2=0.37,P0.01),尤其是薯块膨大期之前的总太阳辐射(R2=0.44,P0.01),马铃薯生育期最高温度和马铃薯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R2=0.27,P0.05)。马铃薯生育期PT/ETpT,EPpooTB和SprTB的变异可以解释产量变异的71%。根据PT/ETpT,EPpoTB和SprTB与产量建立的统计模型,确定了 1961-2010年不同年型下马铃薯的最适播期,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能够保证马铃薯出苗的前提下,湿润年型下马铃薯的最适播期在5月27日-6月12日之间,正常年份下马铃薯的最适播期在5月3日-5月26日之间,干旱年型下马铃薯的最适播期在4月4日-5月2日之间。(2)APSIM-Potato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不同播期马铃薯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土壤水分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反映马铃薯产量随播期的变化趋势。根据1981-2010年的长序列模拟研究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最适播期分别为5月10日、5月20日和5月30日。雨养条件下,与常规播期(5月10日)相比,最适播期能够使中部地区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分别提高12.5%和7.0%,西部地区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生产力分别提高23.3%和18.3%。常规播期下进行集雨补灌(8-55 mm),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马铃薯产量可以分别提高 3.5-35.2%、6.9-41.8%和 9.0-50.8%,水分生产力分别可以提高 1.2-22.7%、6.7-30.8%和 4.5-33.7%。利用集雨补灌的最大量和最适播期耦合,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马铃薯产量可以提高36.8%、69.2%和64.3%,水分生产力可以提高23.4%、49.2%和48.8%。(3)北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鲜薯的潜在产量、雨养潜在产量和产量差分别为29000-39500 kg·ha-1 12000-24100kg.ha-1和11400-24700kg·ha-1。农牧交错带不同区域马铃薯雨养产量达到了潜在产量的35-67%。农牧交错带东部地区播前降水和降水分配与马铃薯需水关键期的匹配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因此东部地区马铃薯的产量差要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对马铃薯进行灌溉60-240 mm后,相比于雨养产量马铃薯可以增产41-86.8%,潜在产量和雨养产量之间的产量差可以缩减5-70%。然而,长期连续模拟结果表明灌溉会导致农牧交错带地下水位下降4.2-44.8 m。在雨养条件下,长期连续种植马铃薯,能够使农牧交错带地下水位升高0-3 m,然而会导致1 m 土层的土壤水分降低。相比于长期连续种植马铃薯,采用一年种植一年休闲的种植方式和长期休闲的种植方式,分别可以使1 m 土层的土壤水分增加2-79 mm和100-143 mm,地下水位可以分别升高0-4.3 m和6-16 m。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32
【图文】: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农牧,中国北方,站点


Fig.邋2-1邋The邋agro-pastoral邋ecotone邋(APE)邋in邋North邋China邋and邋the邋distribution邋of邋study邋sites.逡逑农牧交错带东部、中部和西部的雨季起始时间分别为5月20日-6月5日、6月6日-6月20月21日-7月5日。东部地区生长季(4月-9月)平均温度和总降水量分别为15.5°C和326邋m地区生长季平均温度和总降水量分别为15.1邋°C和333邋mm,西部地区生长季平均温度和总降15.6°C和321邋mm。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的种植时间在4月底至6月初,当地的常规播期为左右,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份第一次霜冻之前(Tangetal.,2016)。农牧交错带土壤数据来壤数据库(httv://www.soil.csdb.cn/),主要包括土壤容重、调萎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壤养分含量和pH值等土壤理化数据。农牧交错带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土壤中有效水AWC)分别为162邋mm、120邋mm和109邋mm。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包括土壤凋萎含水量(LL15水量(DUL)和饱和含水量(SAT)见图2-2逡逑体积含水量(mirrmm1)逡逑Volumetric邋watercontent邋(mm-mm*1)逡逑0逦0.1逦0.2邋OJ邋0.4逦0*5邋0邋0.l邋0.2逦03逦0.4逦0.5逦0逦0.1逦0.2邋0J邋0.4逦0*5逡逑0邋逦1逦1逦'逦1逦1邋O邋-|逦1逦1逦'逦1逦1逦0邋逦'逦'逦1逦1逦'逡逑I逦1逦[逦I逦J逦I逦I逡逑i逦I逦|逦i逦;逦I逡逑200邋-逦:逦200邋■逦200邋-逦j逦—LL,5逡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田间持水量,西部地区,饱和含水量


逦120°邋E逦125°邋E逡逑图2-1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及研究站点分布逡逑Fig.邋2-1邋The邋agro-pastoral邋ecotone邋(APE)邋in邋North邋China邋and邋the邋distribution邋of邋study邋sites.逡逑农牧交错带东部、中部和西部的雨季起始时间分别为5月20日-6月5日、6月6日-6月20日逡逑和6月21日-7月5日。东部地区生长季(4月-9月)平均温度和总降水量分别为15.5°C和326邋mm,逡逑中部地区生长季平均温度和总降水量分别为15.1邋°C和333邋mm,西部地区生长季平均温度和总降水量逡逑分别为15.6°C和321邋mm。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的种植时间在4月底至6月初,当地的常规播期为5月逡逑10日左右,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份第一次霜冻之前(Tangetal.,2016)。农牧交错带土壤数据来自中逡逑国土壤数据库(httv://www.soil.csdb.cn/),主要包括土壤容重、调萎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逡逑量、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等土壤理化数据。农牧交错带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土壤中有效水分含逡逑量(PAWC)分别为162邋mm、120邋mm和109邋mm。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集雨,潜力,充灌,水分生产力


雨养产量和不同的管理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可持续利用的影响。逡逑2.7播期和补充灌溉对产量、蒸散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影响模拟逡逑通过设置1981-2010年不同播期和补充灌溉的模拟情景,分析农牧交错带27个站点(图2-1)逡逑播期和补充灌溉对马铃薯产量、生育期蒸散量和水分生产力的影响。其中水分生产力是指马铃薯的逡逑鲜重和生育期内蒸散量的比值。采用连续模拟情景,即每年模拟开始之前不进行土壤水分的重置,逡逑不同的情境中只有播期和补充灌溉的设置不同,其他管理措施的设置均相同。为保证氮肥不对马铃逡逑薯产生胁迫,利用模型自动施肥模块,设置当0-60邋cm邋土层中全氮含量低于300邋kg.ha—1时,自动进逡逑行氮肥的补充。逡逑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秘鲁科学家培育出高产马铃薯种子[J];宁波农业科技;2008年04期

2 王灿;;马铃薯健康管理研讨会在内蒙召开[J];中国农药;2016年04期

3 王丽;罗红霞;李淑荣;句荣辉;刘小飞;贾红亮;;马铃薯基本概况及其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7年12期

4 孙秀娜;;大垄马铃薯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23期

5 李文华;吕典秋;闵凡祥;;中国、荷兰和比利时马铃薯生产概况对比分析[J];中国马铃薯;2018年01期

6 计冬;;马铃薯高产栽培管理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3期

7 李海珀;;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探析[J];种子科技;2018年04期

8 邹亚珉;林海州;;浅谈气候条件对恩施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04期

9 郝素梅;;马铃薯种植技术分析与推广发展探索[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6期

10 王秀鹏;;马铃薯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缪佐竹;;马铃薯生产形势分析[A];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农业[C];2018年

2 牟新利;刘成;张露;谷毅;;气候变化对重庆市马铃薯产量及虚拟水含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2015)[C];2015年

3 郭志乾;吴林科;;微集流集雨灌溉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4 杨国苍;董学敏;廖召发;杨买全;刘成林;;施用氮磷钾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5 朱涛;邹雪;舒剑;林熊;王西瑶;;钾营养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何佳芳;孙芳;孙锐锋;偠久兰;钱晓刚;;不同氮钾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及钾素吸收的影响[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高剑华;田恒林;沈艳芬;张远学;肖春芳;陈家吉;;不同轮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病害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年

8 张远学;田恒林;沈艳芬;高剑华;肖春芳;陈家吉;;恩施州新型通风储藏库储藏的种薯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年

9 吴凌娟;张雅奎;赵光磊;刁琢;徐学谱;梁杰;;不同杀秧时期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小康社会建设[C];2014年

10 郭建芳;王曰鑫;;腐殖酸缓释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文锋 刘建华 实习生 马楠;马铃薯去哪儿了[N];宁夏日报;2017年

2 记者 龙丹梅;指头大的马铃薯论“个”卖[N];重庆日报;2018年

3 易思耿 本报记者 鲁明;一颗马铃薯 一条产业链[N];农民日报;2018年

4 阿克苏记者站 任红芳 通讯员 余丽;拜城:马铃薯变致富产业[N];新疆日报(汉);2018年

5 本报记者 蒋善军;比奥齐姆成就内蒙古马铃薯高品质[N];农资导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谭梅;马铃薯扮靓湟中特色种植业[N];青海日报;2018年

7 太安乡政府;浅析太安马铃薯现状[N];云南经济日报;2018年

8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综合试验站 董道峰;山东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N];山东科技报;2016年

9 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孔剑;马铃薯主粮化,要迈几道坎?[N];湖北日报;2017年

10 白人朴;关于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振兴的思考[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娟;马铃薯种质资源加工性状评价及品种筛选[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2 余斌;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块茎品质的综合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3 段绍光;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和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4 唐建昭;北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基于缩差和增效的种植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5 李强;西北地区马铃薯产量—气候变化关系分析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8年

6 王东霞;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调控马铃薯离体块茎发育蛋白质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7 唐勋;马铃薯泛素化蛋白质组学分析及StPUB27基因功能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8 张君;阴山北麓马铃薯水氮耦合效应及合理利用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9 王晓娇;马铃薯萌芽出苗期根系生育对土壤水分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10 刘素军;马铃薯对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及复水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婧婧;基于图像处理的马铃薯播种机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2 张博;青薯9号马铃薯发酵饮品工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D];宁夏大学;2018年

3 李莉;马铃薯间作不同作物的互作效应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4 张舒涵;磷钾肥增施量及氮肥基追比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根系生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5 杨娜娜;旱区马铃薯燕麦间作高产机理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6 孟炀;施肥与覆膜对雨养区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8年

7 周冉;致病疫霉菌侵染马铃薯叶片早期的转录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8 李青枝;榆林地区马铃薯新材料适应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9 高慧;陕西省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10 董然;河北省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4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804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