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视域下我国民生保障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06:00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本观视域下我国民生保障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 民生保障机制 以人为本 民生问题


【摘要】:民生通常是指民众基本的生存、生计、生命和生活状态,具有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发展机会的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将我国传统思想重要的表达形式“民本观”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之中,并催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依靠人民推进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人民利益的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内涵所在。它以中国的国情为据,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致力于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实施、协调,以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面临“发展起来之后”的改革深水区、攻坚期难题。在社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如何在利益格局大调整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更加关注人民的收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突出问题。这表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将是“攻坚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深入探讨民生问题,必须弄清我国突出的民生问题有哪些?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在中国民生保障实际中何以彰显?在国家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民生保障机制?这些均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当代中国国情民情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原则为指导,深刻发掘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内涵、特征和方法论原则。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揭示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突出表现及其原因。提出建立富民为本的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双轮驱动机制,完善公正为本的统分结合财税分配体制,加大人才为本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建设,深化医患为本的医疗保障体制改革,优化师生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策略,推进居民为本的财产性收入调节的住房制度改革等独到见解和政策主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本观 民生保障机制 以人为本 民生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导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5
  • 1.2.1 关于传统民本思想的研究11-12
  • 1.2.2 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的研究12-13
  • 1.2.3 关于我国民生保障机制的探讨13-14
  • 1.2.4 关于民生保障与社会管理体制探讨14-15
  • 1.2.5 研究述评15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5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及不足之处15-16
  • 1.4.1 研究的重点难点15-16
  • 1.4.2 存在的创新和不足之处16
  • 第二章 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民本观16-23
  • 2.1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思想基础17-19
  • 2.1.1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17-18
  • 2.1.2 西方的民主法治观念18
  • 2.1.3 马克思主义主体价值思想18-19
  • 2.2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内涵和时代特征19-21
  • 2.2.1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内涵19-20
  • 2.2.2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时代特征20-21
  • 2.3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方法论原则21-23
  • 2.3.1 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21-22
  • 2.3.2 以人为本与协商民主相统一22
  • 2.3.3 民主权利与民生保障相统一22
  • 2.3.4 发挥民众主体作用与改善群众生活相统一22-23
  • 第三章 当前我国突出的民生问题分析23-38
  • 3.1 全面深化改革中民生问题的表现24-34
  • 3.1.1 社会福利不足25-27
  • 3.1.2 贫富差距较大27-29
  • 3.1.3 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9-31
  • 3.1.4 看大病不堪重负31-32
  • 3.1.5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32-33
  • 3.1.6 房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偏离33-34
  • 3.2 马克思主义民本观视角下当前民生问题的成因分析34-38
  • 3.2.1 国家对社会建设投入不高34-35
  • 3.2.2 分配体制不完善35-36
  • 3.2.3 缺乏就业引导与培训机制36
  • 3.2.4 医疗改革迟缓36-37
  • 3.2.5 应试教育体制局限37-38
  • 3.2.6 房地产管理体制失调38
  • 第四章 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民本观为指导的民生保障机制38-49
  • 4.1 建立富民为本的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双轮驱动机制39-42
  • 4.1.1 树立国强民富并重理念39-40
  • 4.1.2 提高企业员工的生活待遇40
  • 4.1.3 改善社会福利水平40-42
  • 4.2 完善公正为本的统分结合财税分配体制42-43
  • 4.2.1 完善统分结合的政府财税调节政策42
  • 4.2.2 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政策42-43
  • 4.2.3 完善按社会贡献分配机制43
  • 4.3 加大人才为本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建设43-44
  • 4.3.1 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43-44
  • 4.3.2 加大政府创业基金投入44
  • 4.3.3 加强基层再就业培训44
  • 4.4 深化医患为本的医疗保障体制改革44-46
  • 4.4.1 加大医疗设施的投入45
  • 4.4.2 建立大病救治保障机制45
  • 4.4.3 全面提高医疗保障水平45-46
  • 4.5 优化师生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策略46-48
  • 4.5.1 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46-47
  • 4.5.2 普遍提高教育工作者待遇47
  • 4.5.3 推进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机制47-48
  • 4.6 推进居民为本的财产性收入调节的住房制度改革48-49
  • 4.6.1 保障经济适用房安置工作48
  • 4.6.2 合理征收房产税48-49
  • 4.6.3 规范房地产管理制度49
  • 结论和展望49-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54-6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的科研项目61-62
  • 后记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先登;;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民生观的认识[J];河北学刊;2008年06期

2 刘卫琴;;浅议民生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3 徐士元;;中国改革开放30年民生观的演进[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贺方彬;;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民生观的继承与超越[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5 龙佳解;罗泽荣;;论社会主义民生观的三个理论特质[J];学术论坛;2008年12期

6 徐邦友;;民权视角下的民生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03期

7 樊建国;;树立民生观 履职为人民[J];世纪行;2008年07期

8 陈兰芝;;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9 阿良;;大国总理的民生观[J];信息化建设;2009年03期

10 周全德;;当前河南民生问题的探讨[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项宏;;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构建民生型政府[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资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佳;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N];四川日报;2010年

2 到底;改善民生要顺应民愿[N];巴中日报;2007年

3 刘纯银;要多用民生观考核政绩[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程汉鹏;“民生观”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考验[N];贵阳日报;2007年

5 程汉鹏;民生观是对领导干部的新考验[N];证券时报;2007年

6 周慧敏;竺福江的民生事业[N];中国企业报;2008年

7 四川省社科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单孝虹;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观”[N];北京日报;2009年

8 单孝虹;民生观的全新境界[N];贵阳日报;2009年

9 繁昌三中 李必成 县教育局 骆君波;试析新民生观的要义和价值[N];芜湖日报;2011年

10 钱续坤;民生应是考核硬指标[N];安庆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庄洁;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民生贡献[D];吉林大学;2015年

2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湘富;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现成;广州居民对亚运举办民生举措的知觉和满意度及其对凝聚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孙旺;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政治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晓娜;基于社会主义民生观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3 胡羽s,

本文编号:1059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059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