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沟通视域下智慧政务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政治沟通视域下智慧政务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智慧城市 智慧政务 政治沟通 新媒体 政治文化
【摘要】: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中,政治沟通在任何一种政治形态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政治沟通环境可以形成良好的官民关系,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在新媒体语境下,政治沟通的特性有所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政治沟通的应对性转变。智慧政务便是这个时期出现的政治沟通形式和解决方案。2012年底,国家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正式拉开了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序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随时存在的雾霾,可怕的水污染,不可再生能源枯竭,主体焦虑等都在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IBM公司针对现代城市问题,提出了“智慧城市”概念,即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引入城市治理,将城市打造成智慧、绿色、和谐的社区。智慧政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现代社会政治沟通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以上现实背景及理论背景下,该研究使用了案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新媒体技术及理论的发展,对智慧政务这一政治沟通过程进行分析,对国内优秀智慧政务案例进行分析和经验对比,并对智慧政务建设中的新闻资讯、政府文件、建设档案、政务平台内容进行归纳和提炼,以回答什么是智慧政务,智慧政务发展现状如何,智慧政务的政治沟通属性,智慧政务要怎样促进良好的官民沟通,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问题。该研究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智慧政务及政治沟通研究的社会大背景,并对政治沟通、智慧政务等概念进行界定,厘清研究对象。第二章为相关研究综述,学术研究不是闭门造车,虽然研究问题为新鲜事物,但也是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研讨的结果,作者通过对中国知网、人大复印资料等数据库的检索、筛选,和对经典书籍、文献的阅读,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路径。第三章为对中国智慧城市及智慧政务的概况的研究,从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图景入手,窥探整体情况,再对北京、上海、南京、长治、银川五个智慧政务领军城市的经验进行总结,发现中国智慧政务建设的共性与特性。第四章为对智慧政务的政治沟通属性的深入分析,作者认为智慧政务是新媒体环境下一种政治沟通过程,考察了智慧政务的沟通动力、沟通功能、沟通方式,进而了解智慧政务的本质和意义所在。第五章为对问题和对策的探讨,通过对智慧政务经验材料的分析和理论上的梳理,了解其发展中存在的疑惑及问题,并尝试提出努力方向和解决路径。智慧城市及智慧政务在中国的建设已经有一段时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典型城市的经验被介绍到全国各地及国外。智慧政务,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拥有多样性的服务平台,广泛的覆盖人口,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撑下集传统沟通方式于一身,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决策、监督、渗透等功能,并实现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解决其制约性方面,加强政治信任,重新考量集体主义政治文化的动力作用,建设可沟通型城市是供人思考的路径。
【关键词】:智慧城市 智慧政务 政治沟通 新媒体 政治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与价值9-12
- 1.2“政治沟通”与“政治传播”的界定12-15
- 2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15-22
- 2.1 政治沟通研究15-19
- 2.2 智慧政务研究19-21
- 2.3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21-22
- 3 中国智慧政务建设的实践经验22-41
- 3.1 全国“智慧城市”及智慧政务建设概貌22-30
- 3.2 个案介绍:“十二五中国智慧政务领军城市”30-38
- 3.3 小结:共性与特性38-41
- 4 智慧政务:政治沟通的新挑战41-52
- 4.1 新媒体环境下政治沟通的性质与特点41-43
- 4.2 智慧政务的政治沟通属性43-49
- 4.3 小结:功能性和局限性49-52
- 5 智慧政务语境下政治沟通的探索方向52-55
- 5.1 可信任的政府形象52-54
- 5.2 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建设54-55
- 6 结论与反思55-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添才;新时期政治沟通论略[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04期
2 王国剑;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沟通初探[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黄世虎;对当前我国政治沟通的几点思考[J];唯实;2004年07期
4 向加吾;许屹山;;政治沟通:社会转型期政治合法性资源重构的重要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5 王景玉;;试论政治沟通[J];南都学坛;2006年02期
6 董焕敏;;试论政治沟通是实现政治合法性的重要途径[J];求实;2006年S1期
7 刘成文;张英魁;;近十年来大陆“政治沟通”研究述论[J];高校社科动态;2008年02期
8 汪芳;;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沟通研究[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9 王明杰;;浅谈政治沟通的出现与发展的特征与原因[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04期
10 余九林;;论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沟通的社会价值[J];传承;2010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武建强;;我国参政党的政治沟通与交流功能分析[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2 戴向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制度性政治沟通机制的构建[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潘祥辉;;社会主义科层体制下的“传播失灵”现象考察——一种组织社会学的视角[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4 何旭;曹阳;;大众媒介与农民的政治信任——基于苏中某村的个案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华北电力大学 丁宁;政治沟通在政府决策中的意义及对我国的启示[N];山西青年报;2014年
2 浙江省湖州市烟草专卖局副局长 潘碧云;“根叔现象”促反思[N];东方烟草报;2011年
3 整理 本报记者 张W,
本文编号:1127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12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