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韩国商人的文化适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在延韩国商人的文化适应研究
【摘要】:文化适应作为人类学领域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主题之一,一直受学界所关注。本文通过对在延韩国商人的个案研究,考察作为迁移者的韩国商人在延吉的文化适应过程。主要梳理韩商来延的大环境以及延吉市招商引资软环境,剖析其来延的动因、途径和种类,指出韩商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困惑和影响因素,并从政策、社会、文化、个人等层面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本文主要采用宏观的参与观察法和微观的深度访谈法,结合文献资料查阅,以民族学的相关理论做支撑,以典型的个案研究以及日常生活关注所得信息为依托,重点分析韩国商人在延吉的文化适应及与“同源异流”的朝鲜族的认同模式及特点,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 绪论。主要梳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并回顾国内外有关华侨群体的适应形态以及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北京韩国城、青岛韩人社区、延吉的韩国人等群体认同建构的过程和变迁模式,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第二章 从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阐述延吉市招商引资的软环境,描述了建交以后中韩之间的经贸合作、族际互动、文化交流、人口流动等。第三章 着重梳理在延韩国商人的基本状况,分析了韩商来延的动因、途径,以延吉的韩商商会会员的典型个案,阐述其文化适应的过程。第四章 以文化适应的理论,阐述在延韩国商人文化适应的类型及韩商在延文化适应中面临的困惑。第五章 指出韩商在延文化适应中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并从政策、社会、文化、个人等层面提出几点思考。第六章 结语。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希;文化适应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滞留[J];八桂侨史;1999年01期
2 曹云华;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3 张京玲;张庆林;;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态度模式与文化适应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52期
4 石卉;;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J];唯实;2009年11期
5 严秀英;;中韩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0年11期
6 荀利波;;少数民族文化的跨文化适应与地方文化建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3期
7 巫秋玉;融合抑或游离:居英香港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1期
8 陈菊倩;;文化适应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3年32期
9 杨扣;美国苗族[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焦连志;;论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逊;数字化的旅居者—在德中国人新媒体使用与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杨燕;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知;试析中国留美高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对策[D];重庆大学;2011年
2 董会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姚金安;在日中国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实证考察[D];湖南大学;2013年
4 李营;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佳鹏;上海市新疆中职班学生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蔡火林;甘孜藏区外来教师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朱艳霄;壮族布岱族群女性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5年
8 丁方超;来华华裔留学生文化适应情况调g敫霭阜治鯷D];复旦大学;2014年
9 钱绘旭;东南亚留学生在云南的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健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96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29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