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乌鲁木齐市固原巷社区民族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6 07:05

  本文关键词: 乌鲁木齐 固原巷社区 民族关系 出处:《新疆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我国有着诸多的少数民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日益强盛,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乌鲁木齐市民族数量多,成份复杂,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其民族关系对于整个新疆地区有着标杆作用,直接决定着全疆的民族关系模式,甚至影响着全国的民族团结大局。城市的基础单元是社区,社区的功能对于整个城市的关系结构非常重要,它具有其它管理部门所难以发挥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多民族社区变得越来越普遍,城市的民族关系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也是乌鲁木齐市民族矛盾的多发地。对乌鲁木齐市多民族社区的民族关系展开研究,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能够促进该市的民族关系向和谐化发展,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本文以相关的民族理论作为基础,将民族关系、社会学和社区功能三者结合起来,对城市当中的多民族社区的民族关系进行研究,并根据乌鲁木齐市区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笔者的建议,促进和谐民族关系建设。同时,丰富社区民族工作和民族关系理论。以乌鲁木齐市多民族社区作为观察点,尤其是从城市的微观层面来分析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情况,能够拓展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笔者在撰写本文时,借鉴了学术界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并选择了乌鲁木齐市的一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即固原巷社区,对当下乌鲁木齐市的社区民族关系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几点对策及建议。如下: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的使用价值与理论意义,相关概念界定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相关理论。第二部分:首先从地理空间结构、人口结构和居住格局三个方面,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固原巷社区的基本情况。并对乌鲁木齐市固原巷社区民族关系的现状进行调查,从固原巷社区民族关系整体状况、固原巷社区民族关系存在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社区对促进民族关系的主要做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通过调研获取的资料,对影响乌鲁木齐市固原巷社区民族关系主要因素进行阐述,从文化、人口、教育、偶发性因素几个方面展开剖析。第四部分:对影响固原巷社区民族关系的因素展开分析,找出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并提出笔者自己的对策建议。
[Abstract]:There are many ethnic minorities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 growing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the importance of ethnic relation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thnic rela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stability. Xinjiang is a region inhabited by ethnic minorities, especially Urumqi has a large number of ethnic groups and complex components. As the capital cit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its ethnic relations have a benchmarking role for the entire Xinjiang region, which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mode of ethnic relations in Xinjiang. The basic unit of the city is the community,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ommunit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relationship structure of the whole c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multi-ethnic communi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mon, and the ethnic relationship of the city is fully reflected here. Urumqi is also the place where ethnic contradictions occur.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thnic relations of the multi-ethnic communities in Urumqi. It can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relations in Urumqi. To maintain local social stability. Based on the relevant national theory, this paper combines ethnic relations, sociology and community functions to study the ethnic relations of the multi-ethnic communities in the cit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Urumqi urban area, the autho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national relations. At the same time, it enriches the theory of community work and ethnic relations, and takes the multi-ethnic community of Urumqi as the observation point. Especially from the micro level of the city to analyz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can expan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relevant research. And select a community in Urumq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at is, Guyuan lane community, to the current Urumqi community ethnic relations analysis, demonstration. And put forward a few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ituation of this research field,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the use value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The second part: firstly, from three aspects: geographical spatial structur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living patter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Guyuan lane community in Urumqi city, and investig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thnic relations in Guyuan lane community in Urumqi city, and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ethnic relationship in Guyuan lane community in Urumqi city. Guyuan lane community ethnic relations of new problems and new challenges, the community to promote ethnic relations in three aspects of the main analysi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thnic relations of Guyuan Xiang community in Urumqi,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e, population and education. Part 4th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thnic relations of Guyuan lane community, finds out the more prominent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my ow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利益调整与民族关系新变化[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2 乌力吉;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J];前沿;2000年09期

3 鲁渝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J];满族研究;2001年02期

4 马颖章,郑继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族关系的新特点及对策[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杨建新;关于民族发展和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6 周平;关注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关系变动[J];今日民族;2002年10期

7 李忠斌;论城市民族关系的特点、结构与功能[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8 张之佐;从传统的中国西北民族关系看西北地区的现代化[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9 马志敏;以科学发展观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张海楼,张科;以法律为准绳 调整好民族关系[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徐黎丽;;接触与非接触——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赵健君;;论中国民族关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5 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民族关系与政治稳定调查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白振声;;论文化与民族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郑洪芳;王宏晓;;论现代城市中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马强;宗教宽容方能保证民族关系和谐[N];中国民族报;2013年

2 明浩;民族关系中值得关注的“过滤”现象[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记者 吴艳;国内外学者研讨世界民族关系与发展趋势[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上)[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下)[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付广华;壮汉民族关系研究的新收获[N];中国民族报;2014年

7 段煜炜;认真做好新时期城市民族关系协调工作[N];承德日报;2005年

8 周竞红;科学发展观更利于巩固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周竞红;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民族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课题组;云南民族关系史研究[N];云南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5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刘智文;东疆民族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9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冯霞;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汉族移民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晔;论城市化进程中喀什市的民族关系[D];新疆大学;2008年

2 郎雪霞;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现状及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3 杨东兴;新时期民族地区藏汉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刘莉;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炀;花为媒:柳城畲族镇畲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6 格根塔娜;改革开放以来蒙汉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小飞;影响北京市民族关系的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建国;甘南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互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敏俊卿;甘南地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阿依努尔;新疆维、哈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93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493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5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