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智能化生产力与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5 19:53

  本文关键词: 创新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战略 智能化生产力 出处:《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智能化生产力是指以芯片、计算机等智能化信息处理设备为生产工具的生产力。劳动者知识化、劳动工具智能化和劳动对象人工化是智能化生产力的特点。智能化生产力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几个阶段: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出现,标志着智能化生产力的萌芽;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至20世纪70、8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计算机逐渐运用于生产,标志着智能化生产力的形成;现阶段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智能化生产力的深入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以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尤其是科技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活动,其创新理论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方面;列宁和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通过发展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的丰富创新思想;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发展科技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思想;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突出强调了科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核心地位、第一位的作用;新时期党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灵魂的思想观点,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与熊彼特特创新理论在强调科技创新的作用、创新目的方面具有相似性;但两者创新理论的范围不同,创新的价值取向也不同。自主创新战略是智能化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生产力具有社会属性的特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发展起来的智能化生产力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力,中国发展智能化生产力必须自主创新;智能化生产力背景下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要求自主创新;发达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求自主创新;智能化生产力的高知识含量要求自主创新;发展智能化生产力的高尖端科技因涉及国家安全必须自主创新;实践证明,技术引进、开放市场引进技术的方式换不来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核心技术,只能自主创新。智能化生产力规定了自主创新的内容和方向:自主创新必须以科技创新,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为创新方向。由于创新的本质在发展,智能化生产力是多种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电子信息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还需实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保障,管理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条件,文化创新是自主创新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成为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优势;同时,我国也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及文化障碍方面的劣势。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技术引进与模仿为主的阶段;第二阶段,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对策包括:驱动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市场制度创新,建立市场驱动型科技创新机制;保障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制度创新;加速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制度创新;引导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的政府导向创新;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必须培养高尖端创新人才,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高尖端人才严重不足,必须加大对创新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在提升我国科技实力的基础上,必然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促使我国经济上创新型国家的实现,思想意识上创新观念的普及;政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和谐、自由和进步。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leading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core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ductive forces .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


本文编号:1513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513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0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