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论技术与制度的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18-02-24 14:27

  本文关键词: 结构化理论 网络技术 行动 合作制组织 网络结构 出处:《中州学刊》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技术的二重性和结构的二重性共同决定了技术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技术在本质上具有客观属性和社会属性,这决定了技术既是社会行动的结果,也是社会行动的中介。结构的二重性则揭示了制度与行动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表明结构是行动得以展开的前提,行动是进行制度和结构再生产的活动。新技术的应用并不必然带来制度变革,当以内嵌于技术的新的规则、思维模式等因素为依托而产生新的行动模式时,制度变革的时机就到来了。组织领导者的思维模式应当从制度主义转向行动主义,以创造性的行动为中介,使技术应用成为一项实现制度变革的自觉行动,并为技术应用创造相应的制度空间。在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官僚制组织向合作制组织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Abstract]:The dual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duality of structure jointly determin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 Technology is essentially objective and social, which determines that technology is the result of social action. It is also the intermediary of social action. The duality of structure reveals the mutual constru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 and ac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structur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action to be carried out. Action is the activity of institutional and structural reprod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does not necessarily bring about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 time has come for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organization leaders should shift from institutionalism to activism, with creative action as the intermediary, so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becomes a conscious action to realize institutional chang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complexity and high uncertainty,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 to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扬州大学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治理创新中‘行动者网络’建构研究”(16CGL056) 扬州大学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向玉琼;;从制度主义转向行动主义的社会治理——读张康之教授《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2 张康之;;全球化、后工业化背景下的行政学主题(三)[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康之;;论官僚制组织的等级控制及其终结[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娜;;论技术与制度的互动关系[J];中州学刊;2017年02期

2 王余生;陈越;;韦伯官僚制理论:逻辑、困境与启示[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3 谢治菊;;论官僚制等级的异化及救赎[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4 马全中;;论非政府组织促进伦理精神的三个维度[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5年04期

5 雷叶飞;王晓君;;官僚控制:“参与式”政府绩效评估的政治逻辑[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6 文宏;崔铁;;矩阵式结构、网格化管理与多机制保障——运动式治理中的纵向府际合作实现[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7 曹长义;;控制官僚——基于中国现今制度空间的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5期

8 曹永森;;后工业化时代生态治理的理念、方式与组织[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张乾友;;在组织分析中思考服务型政府[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岳雯婧;朴贞子;;基于服务型政府的“政策哲学”探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康之;;论“后国家主义”时代的社会治理[J];江海学刊;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建新;;农民工返乡创业行动研究——结构化理论的视角[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严骁骁;;从结构化理论看功能主义欧洲一体化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龚新玲;腐败产生原因的结构化理论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4 岳海鸥;实践意识·制度结构·权力资源——从结构化理论看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问题[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金小红;;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第三条道路”[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董才生;王远;;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内在逻辑[J];长白学刊;2008年03期

7 山小琪;;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探析[J];黑龙江史志;2008年18期

8 乔丽英;;吉登斯“反思性”思想的第一个面相——结构化理论中的“反思性”思想研究[J];思想战线;2011年05期

9 夏群;;浅析社会工作的结构化过程[J];社会工作;2012年04期

10 李莉;;结构化理论视角下农民工的生存抗争[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宁;结构化理论:背景与成就[N];南方日报;2007年

2 特约记者 郭忠华;权力、结构与社会再生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波;当代中国集体主义模式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俊;结构化理论视野下村庄舆论及其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远;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建构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30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530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5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