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服务供给中“协同惰性”及其超越
本文选题:公共服务协作 切入点:协同惰性 出处:《学海》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公共服务实践中,"协同惰性"能够深刻影响协作的进程与成败,它表现为政府出于"卸责心态"而"不想协作"、企业基于"撇脂倾向"而"不愿协作"、社会组织困于"志愿失灵"而"不能协作"、公民由于"边缘地位"而"不便协作"。虽然协同优势理论试图从目标、权力、信任、成员结构和领导力五个纬度揭开"协同惰性"的理论面相,但是并未提出令人信服的超越方案。而本文的研究认为:引发"协同惰性"的深层症结在于公共服务协作体系中主体间关系的"中心一边缘"结构。所以,只有构建起以公共性为导向、以"平等、共赢、自治"为特征的合作型公共服务模式,主体间"中心"与"边缘"的对立才能得以消除,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协同惰性"才有被超越的可能。
[Abstract]:In public service practice, "collaborative inertia" can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process and success of collaboration. It shows that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want to cooperate" out of "shirking responsibility", enterprises are "unwilling to cooperate" based on "skimming tendency", 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trapped in "voluntary failure" and "can't cooperate", and citizens "do not" because of "marginal position". Although the theory of synergetic advantage tries to move from goal to goal, The five latitudes of power, trust, membership structure and leadership uncover th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synergy inertia". However, no convincing transcendence scheme has been put forward. However,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eep crux of the "coordination inertia" lies in the "center-edge" structure of the inter-agent relationship in the public service collaboration system. Only by constructing a cooperative public service mod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quality, win-win and autonomy", can the antagonism between "center" and "edge" be eliminated. The "coordination inertia" in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is possible to be exceeded.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非营利组织中心;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号:15CZZ02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公安研究;2009年05期
2 王金水;;公民能力的拓展——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11期
3 李庚;樊志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县级政府创新的核心内容[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勾学玲;;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设计[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5 张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政府作用[J];人民论坛;2014年08期
6 闫章荟;;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间合作机理研究[J];理论月刊;2014年05期
7 赵营营;唐艳玲;;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变迁及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8 杨山鸽;;如何平衡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J];领导科学;2012年29期
9 李传军;刘拯;;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为例[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3年01期
10 黄新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的若干思考[J];学习论坛;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史姚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角色新定位[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邹建芬;;试析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地方政府监管——以云南丽江地区为例[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 郑晓燕;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黄振威;公共服务供给精细化新动向[N];学习时报;2014年
3 胡守勇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新型城镇化视野中的公共服务供给[N];中国社会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越;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瞿志远;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间关系[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映彤;非政府组织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吴海棠;群团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D];南京大学;2015年
3 商莹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黄璐;民办非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杜晓帆;定西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6 阳帮元;县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7 陈娜娜;陕西省志丹县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国祥;“智慧政府”背景下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9 关文;我国县级农业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10 杨静;基于“互联网+政务”的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40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64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