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社会治理的“三个平衡”及其实践指向
本文选题:地方政府 切入点:社会治理 出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地方社会治理应当达成三个一脉相承的动态平衡:第一个平衡是最基本的,即在保持地方治理整体有序的前提下,达成地方治理局部有序性与局部无序性的动态平衡;第二个平衡建立在第一个动态平衡之上,即在保持地方治理整体有效性的前提下,达成地方治理局部有效性与局部无效性的动态平衡;第三个平衡则建立在前两个动态平衡之上,即达成地方治理整体有序性与整体有效性的动态平衡,它也是地方治理中最高层次的动态平衡。地方社会治理中的"三个平衡",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理念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local social governance should achieve three dynamic balance in one continuous line: the first balance is the most basic, that is, under the premise of maintaining the overall order of local governance, The second balance is based on the first dynamic equilibrium,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maintaining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local governance. The third balance is based on the first two dynamic equilibrium, that is, the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the overall order and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local governance, the third balance is based on the first two dynamic balance, that is, to achieve the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the overall order and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local governance. It is also the highest level of dynamic balance in local governance, and the "three balances" in local social governance put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cept of social governance and the ability of social governance of local governments.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软实力研究中心;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16BJJJ08)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地方治理[J];党史博采(理论);2008年10期
2 陈潭;肖建华;;地方治理研究:西方经验与本土路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杨倩;张莎莎;;论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2年10期
4 姚奕生;;当前我国地方治理的困境及其突破[J];经济导刊;2007年12期
5 张永宏;;地方治理与农民工保护[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年05期
6 吴志明;;论大部制改革和政务中心建设的依托关系——从地方统治走向地方治理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6期
7 郭伟;;地方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J];学术研究;2009年11期
8 托尼·博韦德;埃克·劳夫勒;肖锋;;地方治理质量评估:公共服务的个案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王建友;;“社会复合主体”与地方治理:关系、路径与边界[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苏振华;王玮;;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机制[J];阴山学刊;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雅勤;;转型时期的地方治理:困境与出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雅勤;;论我国地方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突破对策——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雅勤;;转型时期地方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突破对策[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许民和;;地方治理在社会转型期的“非政府化”突破[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地方治理:需要从“经营”转向服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杨雪冬;治理主体多元:地方治理向复合治理结构转变[N];学习时报;2009年
3 ;改革行政区划刷新地方治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4 张贵峰;大限将至,政府“减排雷霆”来得晚了[N];法制日报;2010年
5 佘宗明;治堵承诺,,无关名人待遇[N];法制日报;2012年
6 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 商红日;政府职能转变四论[N];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戴昌桥;中美两国地方治理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利萍;地方治理中的协同及其机制构建[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清萍;我国地方治理中执政党权力实现方式的结构与功能[D];山东大学;2015年
2 高肖;大学生村官参与地方治理的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
3 罗建;地方治理的聚合回应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贺凤;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胡雯燕;转型期商会参与地方治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德国;地方治理[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陈文文;温州地方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8 吴如新;地方治理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袁静雯;基于“协商民主”的中国地方治理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祁晓丹;地方治理视角下的省管县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0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670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