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从物化资本走向社会资本:中国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的路径依归

发布时间:2018-04-06 00:08

  本文选题:物化资本 切入点:社会资本 出处:《新视野》2017年03期


【摘要】: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资本与社会建设之间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对促进地方政府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社会资本为社会建设提供信任基础,有利于改善社会关系;社会资本为社会建设提供互惠规范,有利于优化社会秩序;社会资本为社会建设提供参与网络,有利于协调社会矛盾。基于国内外社会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地方政府应通过鼓励公民参与,培育公共精神、健全制度供给,推进法治化进程、实施简政放权,促进社会自治等路径来培育并积累社会资本,使社会能够良好地运转起来,从而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Abstract]:Soci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verall layout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re is an inherent logical consistency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ocial capital provides trust basis for social construc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ocial relations; social capital provides reciprocal norms for social construc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optimizing social order; social capital provides participation network for social construction.It is conducive to the coordination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Based on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should encourage citizens' participation, cultivate public spirit, improve the supply of institutions, promote the process of rule by law, and implement decentralization.To promote social autonomy and other ways to cultivate and accumulate social capital, so that the society can run well, thus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项目“贵州省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研究”(黔社科[2015]14号)
【分类号】:F014.39;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定安;;第五届(2009-2010年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揭晓[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02期

2 宋常青;;中国地方政府开始试点在工人农民中招收公务员[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3 红彬;;第六届(2011-2012年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揭晓[J];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02期

4 王焕祥;黄美花;;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汪保国;;党的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现象研究[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8年00期

6 ;中国地方政府的“另一压力”(下) 重庆故事还原与解读[J];人民论坛;2011年33期

7 邵怀中;;从经济学的视角浅析中国地方政府的职能行使[J];时代金融;2013年18期

8 徐仁璋;中国地方政府的系统结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08期

9 吴建南;马亮;苏婷;杨宇谦;;政府创新的类型与特征——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多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1期

10 包国宪;孙斐;;演化范式下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肖俊;;三十年来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理性化与合理化的成就与不足[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何增科;;中国政府创新的趋势分析——基于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的定量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巡视员 魏加宁;中国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势在必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2 本报记者;我市“多样化民考官机制” 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N];青岛日报;2010年

3 记者 郭猛 通讯员 陈儒 胡琳泊;迁安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N];河北日报;2006年

4 记者 郑家艳;入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候选名单[N];重庆日报;2005年

5 记者 卢磊;我市连续两年政府透明度居全国第一[N];宁波日报;2011年

6 欧木华;强迫募捐与慈善宗旨背道而驰[N];农民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刘紫荣;秭归入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N];湖北日报;2005年

8 张锦廷 徐颖;地方政府创新有潜力有可为[N];经济日报;2004年

9 记者 马蓉;市政债为何选在这时候推行?[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10 张婷婷;公众需求为导向 推行问需服务[N];成都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翟功利;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志;政策移植视阈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持续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黄美花;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刘赛楠;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丁力宏;论中国地方政府廉政机制建设[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陶姿妤;中国地方政府预警机制建设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17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717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2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