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公共行政的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

发布时间:2018-04-07 17:52

  本文选题:公共行政 切入点:显性结构 出处:《行政论坛》2017年01期


【摘要】:公共行政体系包含双重结构:一种是显露于外的显性结构,另一种是隐藏在显性结构背后的隐性结构。每一层结构都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是结构化的整体。然而,在公共行政研究中,人们所关注的仅仅是其显性结构,组织设计、制度安排以及行政行为的展开,都是在显性结构的层面上做文章,行政改革也总是在公共行政的显性结构层面上寻求变革,而公共行政的隐性结构则受到忽视。可是,公共行政的隐性结构并不因为人们对它的忽视而不发挥作用,在现实的行政实践中,隐性结构及其构成要素时时刻刻都发挥影响作用。所以说,科学的公共行政研究及其实践需要在关注行政显性结构的同时,也去认识行政隐性结构,并着力把握它们之间的互动和相互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性地把握公共行政体系,从而获得开展行动的科学方案。
[Abstract]:Public administr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two structures: one is explicit structure, the other is implicit structure hidden behind dominant structure.Each structure is made up of many elements and is a structured whole.However, in the stud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people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dominant structure, organizational desig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all of which are made on the level of dominant structure.Administrative reform always seeks change on the level of dominant structur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while the hidden structur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ignored.However, the recessive structur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does not play a role because people ignore it. In the reality of administrative practice, the recessive structure and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always play an important role.Therefore, the scientific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its practic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dministrative dominant structure, but also to underst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cessive structure, and to grasp th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m.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system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be grasped in a holistic way and the scientific plan of action be obtaine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支持项目“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与全球治理”(16JZD008)
【分类号】:D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承东;;浅议行政法治原则[J];山东人大工作;2000年03期

2 袁曙宏;宋功德;;论行政法治原则的地域化[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3 吴宇;行政法治浅论[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4 陈高英;论我国行政法治化的实现条件[J];学习论坛;2002年06期

5 胡象明;“行政”与“法治”的有机结合——苏祖勤、徐军华著《行政法治》评介[J];江汉论坛;2002年11期

6 孙保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行政法治[J];经济师;2002年06期

7 黎映桃,胡铁民;行政法治中的辩证法视角[J];行政与法;2003年10期

8 陈文兴;社会转型期对我国行政法治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刘伟忠,张宇;行政法治与行政效率[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10 肖富义;行政法治与服务型政府[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津明;赵玉磊;;行政法治理念更新与社会管理制度创新[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正群;;中国的行政判例与行政法治的发展[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石磊;;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综述[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倪洪涛;;具体行政法治三则[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继东;;建设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行政法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贵明;;浅谈行政法治[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7 李蕊;殷宏;;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促进政府依法行政[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8 俞歌春;;行政法治: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制环境[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俞歌春;;行政法治: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法制环境[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高军;;行政法治视域中的城管制度初探[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怀德;行政法治的新挑战与新任务[N];法制日报;2013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冯军;建立与完善新型行政权力分工制约机制[N];法制日报;2008年

3 王苹 钟声;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服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上海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关保英;依法治国中行政法治地位的新理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石佑启;行政法治的法律价值思考[N];法制日报;2001年

6 李军善;我市举行依法行政专题讲座[N];金昌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刘锋;树立依法行政新“标杆”[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8 聊城大学副教授 张成立;行政问责重在实效[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莫于川;认识行政程序也必须与时俱进[N];检察日报;2004年

10 蒋云根;网络与行政法治文化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林;行政和解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2 杜一平;行政评价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皋华萍;论行政委托[D];苏州大学;2015年

5 魏芙蓉;中国特色行政协商民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李晓明;非强制行政的法理学思考[D];吉林大学;2004年

7 汤U喎,

本文编号:1720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720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