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目标偏差及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本文选题:目标偏差 + 晋升激励 ; 参考:《公共行政评论》2016年01期
【摘要】:论文从资源依赖理论、晋升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服务动机等理论视角述评了目标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并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目标偏差的认知维度不尽相同,对目标偏差的概念化和操作化的处理各有侧重,缺乏对目标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梳理和整体认识。基于此,论文以不同利益相关者给地方政府官员带来的压力为切入点,提出了目标偏差的机理模型和未来研究框架,建议未来研究能够综合考虑体制因素、组织因素、政策因素、领导因素、公众参与和同级地方政府因素等对目标偏差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识别目标偏差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给出降低目标偏差程度的政策建议。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promotion incentive theory, principal-agent theory and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arget bias, and combs the represen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It is found that scholars in different disciplines have different cognitive dimensions of target deviation,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emphasis on conceptual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target deviation, and lack of systematic combing and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arget deviation.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chanism model of target deviation and the framework of future research based on the pressure brought by different stakeholders to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suggests that the future research can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The influence of policy factors, leadership factors,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local government at the same level on the target deviation is analyzed.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the key factors of target deviation are identified, an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to reduce the degree of target deviation are given.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支撑研究”(13JZD015) 陕西省软科学项目“陕西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监测与考评体系研究”(2014KRZ08)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君;;晋升预期、政策承诺与治理绩效——基于15个副省级城市GAR的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05期
2 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8年06期
3 姜树林,颜燕,阮杨;资源配置与激励:关于晋升的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02年05期
4 徐勇,黄辉祥;目标责任制:行政主控型的乡村治理及绩效——以河南L乡为个案[J];学海;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琴;;街头官僚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及矫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王富伟;;独立学院的制度化困境——多重逻辑下的政策变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年02期
3 丁冬;;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制度自省意义——以《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为切入点[J];长白学刊;2011年06期
4 许玲芳;;对城管执法人员的伦理考量——基于街头官僚理论的视角[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李秀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原因的最新研究视角——乡村基层组织治理绩效低下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鲁先锋;彭金玉;;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共管理体制创新——以浙江省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杨俊;;分税制背景下央地财政分配关系的“隐性博弈”问题分析[J];财经论丛;2012年02期
8 谢治菊;;关于流动商贩的治理[J];城市问题;2011年11期
9 罗育林;刘存光;彭富兵;;经济学视角下的军队干部晋升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11期
10 张乐;;风险管理中的组织化障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林;曾学龙;;城中村快速改造的动力机制探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程宇;;“警察”职能异化的组织学分析——来自于沿海发达地区N区和H区的调查[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杨爱平;余雁鸿;;组织化忽悠: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组织学分析——以G市L社区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冯素坤;;中国非常规预算调整问题探析[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於莉;;省会城市预算过程中党政首长的作用与影响——基于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亲培;冯素坤;;中国非常规预算调整问题探析[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万能善;陈世香;;制度缺失、财政压力与利益博弈:湖北省大文化试点改革的困境分析——基于随州、孝感、仙桃、黄石的调查[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夏再兴;刘毅群;杨红霞;;地方高校“软预算约束”与教育浪费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夏再兴;刘毅群;杨红霞;;地方高校行政化与软预算约束研究——以湖北省地方高校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郅强;文宏;;试论东北地区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制约性因素[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杜鹏程;内在激励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D];南京大学;2010年
5 林建明;转型期地方政府扶持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冯素坤;中央部门预算调整及其问责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华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财政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卫拿;当代中国农民抗争性表达行动结果的阐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刘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贵州村民自治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3 温锦旺;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秀义;绩效型乡村治理模式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5 史兴静;从力治到善治:农村治理形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谢永堂;乡村治理视角下的乡村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古小波;体制内精英主导下资源稀缺型村庄治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柯红云;当代中国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娄世桥;社会行动与权力再生产[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付宝;农民协会:乡村治理的新主体[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程同顺;村民自治中的乡村关系及其出路[J];调研世界;2001年07期
2 许罗丹,梁志成;软预算约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轨——软预算约束理论二十年发展述评[J];经济科学;2000年04期
3 艾里克·马斯金,许成钢,王信;软预算约束理论:从中央计划到市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4期
4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5 杨其静;聂辉华;;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J];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6 丘海雄,徐建牛;市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4年04期
7 周雪光;“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8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年03期
9 周雪光;“逆向软预算约束”:一个政府行为的组织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曲宏歌;张丽红;;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选择——资源依赖理论视角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2 吴广庆;;社会转型视域中的党建创新——以资源依赖理论为视角[J];理论学习;2011年12期
3 曲宏歌;;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探讨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选择[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4 周佳琪;;资源依赖视角下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万方;;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政府的“双重困境”及其修正[J];行政论坛;2014年03期
6 邓宁华;;“寄居蟹的艺术”:两个体制内社会组织的环境适应策略[J];公共管理研究;2011年0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曹静;草根社会组织领导人与组织间的资源依赖[D];浙江大学;2015年
2 魏振兴;省管县改革进程中的市县竞合模式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杨名;支持性社会组织与产业化公共服务供给系统[D];浙江大学;2014年
4 吴广深;中国环保型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1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77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