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阈下印尼华裔族群意识与家国观念实证调研
本文选题:“一带一路” + 印尼华裔 ; 参考:《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05期
【摘要】: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域外第一站,也是"一带一路"的重心之一。在东南亚诸国中,印度尼西亚的华族人数最多,居海外各国之首。为考察印尼华裔的族群身份与家国伦理观念变迁情况,以及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规划里,他们独特的家国情怀能否担负起传递中华文化、表述中国形象的政治文化外交使命,本文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问卷调查。发现印尼华裔在"中华化"与"在地化"的对立统一中寻求当代族群身份定位,双重的文化视野赋予他们不同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观念,他们更能以独立而客观的姿态进入中华文化的传播场域,从而有望成为国际公共外交新生态的有益助力。
[Abstract]:Southeast Asia is the first stop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and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Belt and Road. Among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Indonesia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Chinese, ranking first in overseas countri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ethnic identity and family ethics of ethnic Chinese in Indonesia, as well as whether their unique feelings of family and country can afford to transmit Chinese culture in 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 China's all-arou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detailed and in-depth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diplomatic mission of China's image. It is found that Chinese Indonesians seek the identity of contemporary ethnic groups in the unity of opposites of "Sinic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and that the dual cultural perspective gives them different values and ideas. They can enter the spreading field of Chinese culture in an independent and objective manner,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a beneficial aid to the new ecology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diplomacy.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基金】:福建师范大学高级别社科立项资助项目“东南亚华族文化身份认同与中华文化形象的海外传播” 民盟中央“一带一路”(福建)研究院研究成果 福建师范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科研成果
【分类号】:D634.3;D822.2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仁宏;;试论中国封建社会家国一体化的特点[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2 ;“家国 传情 团圆”——两岸学生微电影创意大赛征集启事[J];两岸关系;2013年10期
3 孙仁宏;简论中国古代家国关系与科举文化[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4 ;“家国·传情·团圆”——两岸学生微电影创意大赛征集启事[J];两岸关系;2013年12期
5 陈晓莉;;中国梦的家国情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年07期
6 ;“家国·传情·团圆”——两岸学生微电影创意大赛征集启事[J];两岸关系;2013年09期
7 ;“家国 传情 团圆”—— 两岸学生微电影创意大赛征集启事[J];两岸关系;2013年11期
8 叶小文;;家国情怀[J];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11期
9 马戎;试论“族群”意识[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10 叶小文;;赞赏你演讲中的家国情怀[J];时事报告;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术槐;;辛亥时期孙中山的家国观及其社会影响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吴黎明;“农庄外交”的家国情怀[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2 彭敬信 本报特约评论员;又逢国庆说家国[N];中国国门时报;2014年
3 ;不论身在何时,,家国情感依旧[N];烟台日报;2014年
4 侯红武;感情薄 家国弱[N];山西日报;2013年
5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 叶小文;家国情怀,中美相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记者 刘巍巍 孙彬;传承家国情怀,千年中秋魅力凸显[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本报记者 刘文宁;关注两会,其实就是关注家国未来[N];工人日报;2013年
8 记者 范丽青 陈键兴;偏狭族群意识幽灵悄然重返台湾[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9 英国《金融时代》中文网评论版主编 刘波;中国人的“家国之梦”[N];华夏时报;2012年
本文编号:1912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91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