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多维视野下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成员多元身份的转换与建构

发布时间:2018-05-21 03:18

  本文选题:边疆民族地区 + 民族成员 ; 参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06期


【摘要】:在全球化引领下,在中华现代国家建设与多民族国家建设进程中,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交往中,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与精准扶贫过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作为世代定居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成员,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也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在非强制力与非约束力语境中,在他者的多维视野下,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成员的身份在中国国家公民、民族成员、边地边民、新时期"新民"与地球村村民之间无形转换,民族成员身份的转换是民族成员自由迁徙流动的结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开放开发意义深远,但民族成员身份的转换也带来诸如境外反华势力假借民族成员身份进行文化入侵、社会颠覆与扰乱边疆等严重威胁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不利因素。为了巩固国家一体治理与边疆治理的统一,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与民族情感方面采取族际政治整合与跨文化整合等有效措施,通过多条路径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成员中国国家公民元身份即原生层级身份建构,同时,在民族群体内部与特殊场域维持与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成员的民族身份与其他次生层级身份。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modern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multi-ethnic state construc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tacts of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urbanization and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borderland ethnic areas has taken place or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As the ethnic members who have settled in the frontier ethnic areas for generations, unprecedente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grand times. In the context of non-coercive force and non-binding force, under the multi-dimensional vision of others, the identity of ethnic members in the frontier ethnic areas is intangibly transformed between Chinese national citizens, ethnic members, border people, "new people" and villagers of the global village in the new perio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thnic membership is the result of the free migration of ethnic members, which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opening up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areas in the border areas. However, the conversion of ethnic membership also brings about cultural invasion by anti-China forces outside the country under the guise of ethnic membership. Social subversion and disruption of frontier areas and other serious threats to the border areas of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unity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border governance, we mus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such as inter-ethnic 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cross-cultural integration in terms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law and national feeling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itizenship meta-identity, that is, the primordial hierarchical identity, through a number of path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maintain and promote the ethnic identity and other secondary level identity of ethnic members i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the border areas.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D6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新;西部大开发中边疆民族地区实现突破式发展的可能性[J];创造;2000年08期

2 ;选好发展思路是党领导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关键──访党建教授李师程[J];创造;2001年07期

3 周平;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J];思想战线;2003年03期

4 陈路;和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5 刘德胜;;试论新时期边疆民族地区驻军的社会意义[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2期

6 李育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1期

7 李育全;;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基本对策[J];学理论;2011年02期

8 李育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审视[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桂yN;寸朝汉;王军;李洁;岩旺;邵维川;;浅谈边疆民族地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J];中国动物检疫;2012年05期

10 许江梅;;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振兴;周锟;王达阳;;破解边疆民族地区民生难题的有益探索——新疆伊犁、哈密地区“两居”工程建设情况调研[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调研成果集(2012年)[C];2013年

2 方铁;;处理好边疆发展中的几个关系[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3 吴海燕;周国炎;;论民族杂居地区和谐语言生活构建——以云南省民族杂居地区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区域民族卷[C];2010年

4 方铁;;处理好边疆发展中的几个关系[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5 李秀莲;;边疆地区跨越式发展与民族心理的承受力[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 邓凯;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08年

2 赵曦 刘天平;推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战略选择[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记者 王立新;着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N];吉林日报;2013年

4 本报特派记者 吕金平 李芳 贾磊;要多到边疆民族地区调研视察[N];云南政协报;2013年

5 ;西藏林芝:构建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服务体系[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鲁子花;发展教育是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N];云南政协报;2005年

7 ;服务改革发展稳定 造福各族人民群众 大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2011年

8 王春明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边疆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改善民生研究”负责人 广西财经学院教授;以民生改善促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记者 王立新;努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繁荣发展[N];吉林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季征;让边疆民族地区学生上得起高中[N];云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宏杰;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石正义;影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美国因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吕怀玉;边疆民族地区减贫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卢双喜;云南少数民族人权进步与边疆稳定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王鹏;祁连山牧民生态哲理[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芳芳;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任博;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戚红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6年

5 侯晓玲;多元文化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6年

6 周轩冰;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刘洪磊;昆明市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8 高俊峰;整体性治理视阈下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9 任师凯;边疆民族地区失序网络政治动员的协调与治理[D];内蒙古大学;2017年

10 马东颖;国家能力视域的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17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917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a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