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转型时期中国行政组织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5-06-24 08:21

 

【摘要】 行政组织文化是行政组织的心智模式和DNA,是行政管理活动在微观层面的“软件”,在转型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离不开行政组织文化的强力支持。通过行政组织文化建设,可以将行政组织中的制度、结构、人员与风格、技能、战略和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从而避免行政体制改革陷入制度改革缺乏文化土壤而陷于失败的窠臼。转型时期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现状是人治与法治的冲突、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冲突、等级观念与平等观念的冲突、封闭保守与开放创新的冲突、专制主义与契约精神的冲突。转型时期我国行政组织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主体性缺失、目标性模糊、原则性混乱、规范性缺乏、参与性不强和路径依赖。转型时期的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参与型和特质型行政组织文化,其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其建设的路径主要有制度路径、组织路径、技术路径和人的路径。 

【关键词】 行政组织文化; 转型时期; 服务型政府; 范式; 
 

第一章  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理论背景和理论渊源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管理学界出现了对文化研究的热潮,在同一时期,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使得组织文化成为管理学界的显学。随着对组织文化研究的深入,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文化理论和研究方法被应用到管理学的研究中,这使得管理学的文化主义范式逐步从萌芽状态走向成熟,管理学迎来了继科学主义范式、人本主义范式之后的第三个范式——文化主义范式。

行政组织文化研究就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产生的。行政组织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其范式概念都源于文化和组织文化,乃至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也都来源于组织文化,因此有必要再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论进行阐释之前,对文化和组织文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组织文化与行政管理的关系进行说明。

 

一、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理论背景

管理学的范式概念源于托马斯.库恩的科学哲学理论,范式是由从事某种特定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这一学科领域内所共有的世界观、共识和基本观点构成的。其本义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按照管理学家们的解释,知识的发展一般是按一定的路径进行的,会形成一定的理论范式。尽管管理学家们对于组织及其管理中的范式性质和种类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可以把管理学范式理解为是在管理学研究和实践中能够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具有典式意义的理论架构或模式。从管理学范式所追求的目标来看,可归纳为追求使管理更有效率的科学主义范式和追求使管理更加人性的人本主义范式。各种不同的管理学派基本都可归于对立的两大范式之下。管理学的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的二元对立边界在组织文化崛起的后官僚时代日益变得模糊,新兴的文化主义范式可以超越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的对立,管理学的文化主义范式是既科学主义维度和人本主义维度的第三种维度,具有重要的方法论的意义。

文化主义范式确立的意义不仅在于在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当代管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思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存在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管理学的研究必须重视文化因素,把文化放在研究的框架之中,充分考虑人的文化本性与组织行为的关系。当然,它并不是要排斥其它的研究范式,而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科学会足以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的进一步综合。

 

二、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论渊源

行政组织文化是文化的亚文化,同时也是国家文化和组织文化的亚文化。行政组织文化本身并不具有范式,其范式基本都来自于文化、民族文化和组织文化。因此,在本文对行政组织文化展开具体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对行政组织的理论渊源进行追溯,以利于厘清行政组织文化的概念,明晰行政组织文化的内涵,扩宽行政组织文化的研究视野,丰富行政组织文化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一)文化

1.文化的概念

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文化,它是对组织的核心工作以及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一种持久稳定的思维模式。文化对于组织的意义就如同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它是累积的、渐变的、缓慢的和不可见的,但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组织而言。

2.文化的内涵

在商界,“企业文化”是一个热点话题。通俗书籍大幅描述 IBM和惠普公司如何强调团体工作的卓越性,从而使它们获得了较之于机械主义和个人主义对手们一种竞争优势。研究这一主题的人是那些开始竞相提出组织文化和定义并设法更精确地阐述其定义的学者们。埃德加.H.沙因致力于组织文化与领导权的研究。他将文化的内涵概况为:

(1)行为规则:观察到的当人们互动的行为规律,例如所用的语言和围绕顺从和举止的仪式。

(2)信奉的价值观:团体宣传要设法实现的一系列公开声明的原则和价值观,比如“产品质量”或“价格领导”。

(3)团体规范:工作团体中形成的隐含的标准和价值观,比如霍桑研究中,接线工作室的工人们形成的“公平薪酬、公平工作”的特殊规范。

(4)正式哲学:指导团体在面对股东、雇员、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时所采用的广泛的政策和意识形态原则,比如公众熟知的惠普公司的“惠普之道”。

(5)游戏规则:组织中运行的未写明的规则,新来者要成为一个被接受的成员所必须知道的“内情”和“这里做事的方式”。

(6)气氛:一个团体通过物理布局和组织成员与彼此、顾客或其他局外人互动的方式所传递给人的感觉。

 

第二章  行政组织文化理论概述

 

一、转型时期、行政组织和行政组织文化的概念

(一)转型时期的概念

本文的转型时期具有特定意义,这里的转型时期是指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由“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由“人治”政府转变为“法治”政府,由“集权型”政府转变为“参与型”政府。

在厘定行政组织文化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先对行政组织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简要的阐释。

(二)行政组织的概念

本文主要采用狭义的行政组织概念,即研究对象侧重于研究科层制政府,但也会涉及到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等组织。

(三)行政组织文化的概念

行政组织文化是行政活动在微观层面的深层次结构,是行政体系内部的文化状况。本文提出和使用“行政组织文化”这个概念,是从现实行政管理实践的客观需要出发,突出行政组织的文化载体作用和主体作用,明确行政组织在行政体系内部文化建设中的诸特责任,通过文化视角透视行政组织的内部活动,探讨行政组织的人工制品层面、行为层面和制度层面和价值观层面。使行政文化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行政管理实践具有更强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行政组织文化的内容

如沙因所说,文化的表层是人工制品层次,它包含一个人进入一个新团体面对不熟悉的文化时所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所有现象。人工制品包括团体中的可视产品,如物理环境的建筑结构、语言、技术和产品、艺术创作、(从着装、处事、情绪表达方式以及组织传奇和故事中体现出的)团体风格、出版的价值观明细表、可观察到的礼仪和庆典等。

(一)人工制品

1.  建筑结构

建造结构反映了行政组织文化的时空性,是行政组织文化最典型的物质载体。以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建筑结构为例,我国的政府大楼,尤其是地方政府大楼普遍具有占地面积大、建筑体积大、装潢设计奢华、工程耗资巨大、建筑风格气派的特点。地方政府的政府大楼往往是当地最豪华最壮观的建筑,由于这些政府大楼花费巨大、奢华无比,因此常为普通百姓所诟病,而支撑这些壮观的政府大楼的资金来源是,不断增长和巨额的行政支出。

2.  语言

行政组织的语言,亦可被称为行话,即只有在行政组织内部才通行的带有一定专业色彩的专门性话语。我国行政组织的话语具有鲜明的色彩,即官僚色彩重、“党八股”色彩重和形式主义重。官僚色彩重是指行政组织的话语带有浓厚的官僚主义风格,无处不体现着等级森严的科层制和对权力的尊崇,比如:称呼领导一般不直呼其名,,往往是其姓名+职务,如张书记、李主席等。“党八股”色彩重,是指行政公文普遍存在着模板化、空洞化和雷同化的问题,即遵循着死板的公文格式,却言之无物,言之空洞,缺乏实地调查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空话、废话、套话、大话和假话多,而真话、实话和有用的话少。比如,常见行政公文中见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的字样,但具体如何强化措施和如何狠抓落实,却没有相对应的具体内容,限于公文中常见的死板空洞的窠臼。

 

第三章 转型时期中国行政组织文化重塑的历史背景................ 100

一、西方行政组织文化的特征及影响.................. 100

(一)主张“民治”观念.................. 100

(二)主张依法治国................. 101

 转型时期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现状与问题........... 114

一、转型时期我国行政组织文化的现状........... 114

(一)人治与法治的冲突.................... 114

第五章 转型时期我国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和路径 ............... 127

一、转型时期我国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目标.......... 127

(一)建设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 127

 

第五章  转型时期我国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和路径

 

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和民主政府是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和建设方向。政府改革不仅要有制度创新,也必然要求重塑行政文化。而重塑行政文化的路径必须是通过行政组织文化建社来消解其宏观性、模糊性和深邃性,实现其可操作性和可塑性。结合我国转型时期政府的改革目标以及对行政组织文化的共识,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和路径大致可以设定如下内容:

 

一、转型时期我国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目标

(一)建设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政府的主要改革目标和建设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要求采取转变政府职能,转“管制”为“服务”,精简政府机构,行政审批权下放等有形的改革措施,还要求建设与服务型政府相配套的无形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

所谓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是指把公民当成“顾客”,建立“顾客驱使”,并以公共服务中心的行政组织文化。具体而言,就是不仅要要把公民当成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把公民当成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公务人员在树立“公仆”意识的同时,也强化“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意识。“公共组织对顾客负责,这样就会改变其行为模式。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变革杠杆。”建设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不仅有助于转变公务人员的“官本位”思想为“民本位”思想,增强公务人员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还有助于为服务型政府改革提供制度驱动力。

 

结论

后工业化时代,开启了人类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时间卷轴,然而,也打开了由于人类极端追求物欲而导致精神世界萎缩的“潘多拉之盒”。一方面,是科技进步和工业文明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的各种便捷和丰富,并沉耽于始于西方的虚幻的娱乐流水线的精神生活(如好莱坞电影、美国的三大职业联赛、各种电视选秀节目),并没有使得获得真正的幸福,短暂的快乐之后,是物质生活有限性与物质欲望无穷性之间不对称所引起的空虚和失落,并逐渐丧失了自反性。而由资本主义金融、能源寡头在民主自由的外衣下,愈来愈走向极权和专制。所谓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不过成了犹太财团操纵下的政治游戏,充斥着肮脏的金钱与权力的交易。(时下热议的美剧《纸牌屋》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政治的虚伪性和自私性)另一方面,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信息大爆炸,使得常人在信息之海中获取有效信息越来越难,(每天不得不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浏览大量的垃圾信息),传统知识载体的没落(主要指书籍和报纸)和网络媒体的崛起,导致了人们获取的信息越来越支离破碎,随之而来的是,其背后蕴含的价值体系被分隔成无数个碎片。简言之,知识和价值的碎片化导致了现代性的迷思问题——持续进步、合目的性和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到另一个极端——多元主义、碎片化、和去中心性的后现代性。

中国的经济腾飞,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当西方人为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需要一百年才能完成的成就而迷惑不解时,只要追溯古老中国的悠久历史,这一迷惑就会迎刃而解。在中国封建统治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只有在清末的三百多年间中国落后于世界,而其它时间,中国基本都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巅。究其原因,世界唯一延续至今的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华文化是确保古代中国领先于世界和现代中国重回世界之巅的最重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9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d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