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作为方法的侨乡——区域生态、跨国流动与地方感知

发布时间:2018-05-24 02:32

  本文选题:侨乡研究 + 海外关系 ; 参考:《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论文基于对云南腾冲和顺侨乡与广东梅州南口、松口侨乡的田野调查与比较研究,考察了两地不同的人文地理、社会环境与历史生态对侨乡产生的影响;探讨了侨乡民众对于"侨"的理解与认知,及其如何应对民族国家建设、海外关系变化、侨乡文化资本化以及区域发展与全球流动;分析了时代变迁中"侨"之为侨的文化动力,并以侨乡为方法,构建理解区域网络、跨国流动与地方世界的文化图景。论文认为,国家力量对"侨"的界定与分类以及不同时期跨国网络的运作,影响着海外华人以及侨乡民众对于"侨"和"海外关系"的认知,并在日常生活、乡村建设以及新的流动中呈现出来。经由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侨乡人文景观,则使侨乡卷入新的"资本化"过程,侨乡乡民亦在文化建构中重新认识、理解与之相关的"侨"的历史与文化。
[Abstract]: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Tengchong and Shun overseas Chinese townships in Yunnan and Nankou of Meizhou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umanistic geography, soci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 ecology on overseas Chinese villages in the two plac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by the people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nation-state construction, the change of overseas relations, the capitaliz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culture,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global flo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motive force of "overseas Chinese" as an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changing times, and sets up a regional network to understand the regional network, transnational flow and the cultural picture of the local world by taking the overseas Chinese as a method.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by national forces and the operation of transnational networks in different periods affect the percep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overseas relations" and their daily lives. Rural construction and new flows are emerging. The cultural landscape formed by the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makes them involved in the new process of "capitalization", and the villagers of overseas Chinese also re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胞波情谊”与中缅关系》(项目编号:12CSH067)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特别委托项目(GD16TW08-12)之研究成果
【分类号】:D6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辉;;浅析跨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现状[J];天津社会保险;2010年06期

2 李鸿阶;移民跨国流动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趋势——以中国福建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3 李尊然;;国际法维度中的劳动力跨国流动[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6期

4 谷家荣;;滇越边民跨国流动与社会稳定研究——基于国家、地方与边民的视角[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5 李文;东北亚人口跨国流动与迁移的难点与问题[J];当代亚太;2001年05期

6 佟应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南亚女性跨国流动的特点与影响[J];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01期

7 王辉耀;;精英为何移往他国?[J];中国经济报告;2013年03期

8 刘国福;;试析新型跨国流动人员管理制度:国籍和居留相结合原则[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1期

9 姚俊英;;越界:广州H华侨农场越南归侨跨国流动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王岳川;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知识分子[J];科学中国人;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可金;;人文外交:兴起、理论与机制[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号(总第8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耿雁冰;投资项下审批有望逐步放开[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雷鹏;谈经济全球化与劳动力跨国流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3 岳颂东(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劳动力跨国流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4 ;乔新生:促进人力资本跨国流动关键何在[N];中国社会报;2004年

5 商报记者 王可;欧盟4亿欧元培养“欧洲公民”意识[N];北京商报;2010年

6 林隐人;中国人才跨国流动机会多多[N];组织人事报;2000年

7 许艺敏;阻击黑钱跨国流动不易[N];国际商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牛福莲;世界期待亚洲创新信用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曲哲涵 许志峰 田俊荣;冷静面对“新移民潮”[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崔兆财;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跨国流动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

2 徐苗;跨国流动群体的整体性适应[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孙照吉;中国劳动力跨国流动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惠;我国劳动力跨国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艾一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跨国流动的成因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姜善;论延边州朝鲜族农村妇女跨国流动问题[D];延边大学;2012年

7 赵海燕;短期资本跨国流动与国家管制的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27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927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1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