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的代理信访:共谋逻辑下的信访困境
本文选题:代理信访 + 异化 ; 参考:《学海》2017年04期
【摘要】:信访既可以看作是中国特有的社会治理设置,也可以视为一种政治参与方式。代理信访原本是一些地方为解决群众不会访、无序访和"走弯路"等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创新探索。但遗憾的是,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被异化成谋利型上访的一种衍生形式。从其形态看,异化的代理信访,是发生在目标替代中的利益共谋行为。这一过程的实现,维系于代理诉求、代理空间和代理技术这三个变量。而真正的内在机理体现在压力型政府体制、信息不对称的技术运用与"半熟人社会"乡土基础之间。异化的代理信访对基层治理的秩序建构与信任维系的破坏性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压力型体制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的情况下,从醇化乡土社会基础和改良信息甄别技术等层面作出努力,或许是纠偏代理信访走向异化较为务实的举措。
[Abstract]:Petit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uniqu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in China and as a wa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roxy petition is an innovative exploration in some plac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people not visiting, disorderly visiting and "detours". Unfortunately, it is a derivative form of profit-seeking petition. In its form, the dissimilated proxy petition is an act of benefit collusion in the substitution of target.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process depends on three variables: agent appeal, agent space and agent technology. The real internal mechanism lies in the pressure-type government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local foundation of "semi-acquaintance society". The destructive influence of dissimilated proxy petition on the order construction and trust maintenance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can not be ignored. 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completely change the pressure type system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t may be a more practical measure to correct the deviation of agent letters and visits to dissimilate from the aspects of aging the local social foundation and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 screening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江苏省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层治理法治化路径研究”(项目号:15ZZA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朋;;游走在信任与不信任之间:信访的发生学原理及行动逻辑[J];行政论坛;2016年02期
2 于建嵘;;机会治理:信访制度运行的困境及其根源[J];学术交流;2015年10期
3 刘正强;;中国信访的现实困境与治理图景[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07期
4 田先红;贺雪峰;;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J];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3年01期
5 田先红;;基层信访治理中的“包保责任制”:实践逻辑与现实困境 以鄂中桥镇为例[J];社会;2012年04期
6 饶静;叶敬忠;谭思;;“要挟型上访”——底层政治逻辑下的农民上访分析框架[J];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03期
7 郑广怀;;劳工权益与安抚型国家——以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为例[J];开放时代;2010年05期
8 肖立辉;;县委书记视野中的农村信访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12期
9 欧阳静;;运作于压力型科层制与乡土社会之间的乡镇政权 以桔镇为研究对象[J];社会;2009年05期
10 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裕根;;论乡村社会的内在秩序及其生产机制——以乡镇综治工作为例[J];求实;2017年08期
2 张飞龙;李路曲;;政治变迁视野下乡村发展型权威结构与社会治理——皖中G村的演绎[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3 李敢;;文化产业与地方政府行动逻辑变迁——基于Z省H市的调查[J];社会学研究;2017年04期
4 陈锋;;治术变革与治道重建:资源流变背景下乡村治理困境及出路[J];学海;2017年04期
5 陈朋;;异化的代理信访:共谋逻辑下的信访困境[J];学海;2017年04期
6 周靖祥;彭国云;;基层协同治理推进路径和生成逻辑——来自SZ县D镇民生工程项目供求关系协调的证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7 周少来;;“上访管控困境”与农村基层治理结构转型[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8 郭小聪;宁超;;模糊治理与策略性回应:社区治理主动性的一种解释[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9 叶晓川;孙日华;;博弈背景下群体性涉法闹访及其执法优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10 王著;;生态移民政策话语与地方实践——基于话语分析的尝试性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茂元;;结构、互动与共识—社会抗争视角下的治理机制创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李贺楼;曹峰;;信访活动中非制度化行为的逻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赵伦;;从管制走向善治: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路径分析[J];商业研究;2015年06期
4 蒋德海;;民粹主义还是公民的参与权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5 郭伟和;;作为总体性社会事实的农村社会上访研究[J];思想战线;2014年03期
6 张平;;以有序的政治参与化解信访难题[J];行政论坛;2014年02期
7 吴江;兰颖;;中国公众的民粹化倾向调查报告(2012)[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15期
8 容志;;生成逻辑与路径选择:信访困局的政治学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冯仕政;;国家政权建设与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变[J];社会学研究;2012年04期
10 尹利民;;“表演型上访”:作为弱者的上访人的“武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敦柏;努力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J];发展论坛;2000年10期
2 詹敬鹏;关于加强乡镇信访工作的思考[J];秘书之友;2000年01期
3 陈佑国;从稳定大局出发 做好信访工作[J];秘书之友;2000年01期
4 啸风;跳出“笼子”天地宽──安徽寿县信访工作调查[J];秘书之友;2000年06期
5 邓佳敏,王约清;摸详情 早防范──桃源县信访工作的几点做法[J];中国民政;2000年04期
6 王如恒,吴中燕;盐都县民政信访工作实行首接负责制[J];民政论坛;2000年06期
7 刘京生;重视人大信访工作的特殊性[J];人大研究;2000年11期
8 王泽斌 ,梁仙花 ,张鲜苹 ,李琰;春风化雨慰民心──晋中市信访举报工作纪实[J];正气;2000年09期
9 邓水松;抓住结合部 找准着力点 做好信访工作[J];办公室业务;2000年02期
10 连存宝,王永胜;如何贯彻信访工作“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J];办公室业务;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娜;;信访工作的理论逻辑与新时期信访工作[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以“效能革命”促进路风信访工作[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隋夕岭;;认真做好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4 吴光伟;;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5 贺珍珠;;创新信访工作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6 曾佳伦;;认真搞好信访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毕节[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7 宋子林;;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特点及对策[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8 刘丽艳;;新形势下的信访创新与实践[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张剑锋;;务必把“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三个制度落到实处——浅论构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体系[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黄智勇;;以十六大精神指引和推进信访工作[A];上海市秘书学会2003年论文选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熊长江(作者系薪春县人民政府县长);关于信访问题的思考[N];黄冈日报;2005年
2 杨信;在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N];齐齐哈尔日报;2005年
3 邱国春;廊坊信访工作重实效[N];人民日报;2000年
4 沈路涛;全国信访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04年
5 ;全面把握《信访条例》基本精神 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N];人民日报;2005年
6 通讯员 熊荣军 吴连峰;平利求真务实抓信访[N];安康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李志科;抓好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N];阿勒泰日报;2007年
8 记者 姚庆云;再创信访工作新局面[N];安阳日报;2006年
9 钱月婷;提升信访工作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环境[N];蚌埠日报;2007年
10 徐飞鹏;研究提高信访工作水平等事项[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任哓春;基于信息管理视角的信访工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文荣;新时期信访工作困境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孟永瑞;新时期农村信访工作的特点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2年
3 毕栋;太湖县信访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李勇;信访工作初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邓燕秀;社会转型期广州信访工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曲日明;大连庄河市信访工作改进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杨济与;我国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张大江;本溪市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9 任湘静;地方公安信访工作问题调研[D];郑州大学;2014年
10 曹梁;新形势下上海信访工作改革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32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93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