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叙事式政策框架:探究政策过程中的叙事效应

发布时间:2018-05-25 13:58

  本文选题:叙事式政策框架 + 实证主义 ; 参考:《公共行政评论》2017年03期


【摘要】:叙事式政策框架主要是由马克·麦克贝斯、迈克尔·琼斯和伊丽莎白·沙纳汉三位学者创立,他们为回应萨巴蒂尔对后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批评,将后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视角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试图提出一个主要讨论叙事在政策过程中作用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推动后现代政策分析学者与政策过程理论者对话,推进政策过程理论的发展。其理论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叙事视角,另一类是政策过程理论中的倡导联盟框架。其哲学基础是解释主义,在本体论方面坚持主观本体论,同时在认识论上坚持客观主义。政策叙事是其核心概念,对政策叙事的测量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微观、中观与宏观构成了分析的三个层次。在微观层面,叙事式政策框架研究叙事对个人信念和行为的影响;在中观层面,叙事式政策框架研究叙事对联盟的形成及其策略的影响,以及它对政策信念、公众意见的影响;在宏观层面,叙事式政策框架研究文化和制度式政策叙事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Abstract]:The narrative policy framework was created by three scholars, Mark Macbeth, Michael Jones and Elizabeth Shanahan, in response to Sabatil's criticism of post-modern public policy analysis. Combining the perspective of post-modern public policy analysis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positivism,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which mainly discusses the role of narrative in the policy process. Further promote postmodern policy analysis scholars and policy process theorist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 process theory. There are two main theoretical sources: one is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in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the other is the framework of advocacy alliance in the theory of policy process. Its philosophical basis is hermeneutics, adhering to subjective ontology in ontology and objectivism in epistemology. Policy narrative is its core concept. The measurement of policy narrative consists of two levels: form and content, micro, meso and macro. At the micro level, the narrative policy framework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narrative on individual belief and behavior, and at the middle level, the narrative policy framework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narrative on the formation of alliance and its strategy, as well as its influence on policy belief and public opinion. At the macro level, narrative policy framework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policy narration on public polic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7XNA006)
【分类号】:D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计委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民营投资权益保护亟待加强[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11期

2 刘继同;国家与儿童:社会转型期中国儿童福利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3期

3 金三林;;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框架[J];开放导报;2010年03期

4 郑友德;王活涛;;论规制3D打印的法政策框架构建[J];电子知识产权;2014年05期

5 冉冉;;中国环境政治中的政策框架特征与执行偏差[J];教学与研究;2014年05期

6 王少普;试论冷战后日本对朝政策框架的基本特点[J];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7 韩俊;秦中春;张云华;罗丹;;促进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框架[J];红旗文稿;2007年04期

8 《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课题组;韩俊;汪志洪;崔传义;何宇鹏;;农民工住房态势及其政策框架[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9 贾康;;财税政策调控与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J];红旗文稿;2013年07期

10 刘继同;;中国青少年研究典范的战略转变与儿童福利政策框架的战略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前言[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四)——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六——健康与老龄化[C];2010年

2 沈莉莉;;解决郑东新区开发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框架及具体措施[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A];陕西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许诺夫;;让老年休闲成为时尚——实施“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应对措施[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一)——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三[C];2006年

5 高芳X;;生命全程保健——积极老龄化策略之一[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棚改政策框架渐明[N];中国证券报;2014年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巴曙松;新经济常态与新政策框架[N];金融时报;2014年

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非简单的政策堆积[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周小川:尽快采纳运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N];证券时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任晓;周小川:尽快采纳运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N];中国证券报;2011年

6 张茉楠;“去杠杆”应创新政策框架[N];经济参考报;2014年

7 朱广菁;在法律政策框架内重视女性及其特殊需求[N];大众科技报;2005年

8 记者佐臣、国光;在政策框架内优先为劳模排忧解难[N];唐山劳动日报;2009年

9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王勇;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为金融业铺开新路[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郑联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美联储政策框架转向“正常模式”[N];经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邱荣海;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的金融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33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933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b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