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武陵山区民间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
本文选题:武陵山区 + 少数民族习惯法 ; 参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历史上武陵山区的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以改土归流为分界线。改流后从面上看以国家法为社会治理主导规则,但面下,习惯法通过扬弃固有习惯法、部分接受国家法、吸纳儒家伦理规范,实现与国家法相融共生、多元一体。二者关系的历史流变反映了国家法的主流强势,但民间习惯法在地方治理上仍不可或缺。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Wuling Mountain are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ary law and state law is divided into land reform and return flow. After the change, the state law is regarded as the dominant rule of social governance, but under the plane, customary law is accepted partly by sublation of the inherent customary law, and the Confucian ethical norms are absorbed, so as to realize coexistence with the state law and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reflects the mainstream strength of national law, but folk customary law is still indispensable in local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C9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占定;张腾蛟;丁兵;;新时期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现状及变迁路径分析[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3年02期
2 刘宗发,冉汇真;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村落现代化与文化变异调查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阎占定;丁兵;张腾蛟;;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的背景和条件分析[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2年06期
4 冯丹丹;阎占定;;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特点及规律探析[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3年01期
5 伍湛;土家族社会的特征与武陵山区开发、治理、脱贫致富的再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03期
6 尚代贵;;谈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的乡规民约[J];民族论坛;2006年04期
7 罗康隆;刘海艳;;“创新理论”与武陵山区土家族的自我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8 袁理;;吉首大学召开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协同创新研讨会[J];民族论坛;2014年03期
9 吴新绿;;试论武陵山区苗族民居中的生态智慧[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赵延年;郑其栋;乐长虹;;因民族制宜 发展武陵山区商品经济[J];中国民族;198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周名猛;增强发展定力和信心 凝聚州市共建共管合力 实现州府吉首在武陵山区的崛起[N];团结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邓梅辉 张湘河 肖军 蒋剑平 廖声田;阳光洒向武陵山区[N];湖南日报;2014年
3 通讯员 龙杰初 吴富国 姚祖师 记者 肖小明;国家民委调研组深入我州开展武陵山区发展问题专题调研[N];团结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颜明华;跳出行政区划安置高山贫困户[N];重庆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吕东浩 李昕;少数民族界委员的心愿[N];人民政协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赵洪松 任浩;不带贫困到未来[N];湖北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筱兰;武陵山区减贫实践中公共产品供给性质及特点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党翠;可行能力视角下武陵山区贫困与减贫措施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77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7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