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民族互惠:中国民族理论体系建构的拾遗与补正

发布时间:2018-07-05 04:23

  本文选题:民族互惠 + 民族共生 ; 参考:《思想战线》2016年06期


【摘要】:中国民族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少数民族权利理论和民族政治理论四个部分,囊括民族与国家、民族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等重大问题。然而,在民族理论体系蔚为大观的研究中,民族交往的理论建构却显得相对薄弱,尤其是驱动民族交往的深层次因素——民族互惠——更是缺乏必要的价值自证和理论发微。民族互惠作为民族交往交流日趋频仍的内生逻辑,不但奠定了各民族渊源共生格局的基础,而且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历久弥新的动力。为了实现中国民族理论体系建构的帕累托改进,当前我国应该直面民族互惠研究的理论短板,深入探讨民族互惠的理论逻辑、价值自证、历史发掘、内容爬梳和实践推进等诸多问题。
[Abstract]:The Chinese national theory system includes four parts: the theory of socialist national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theory of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 and the theory of national politi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ity and politics and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nation itself. However, in the study of ethnic theory system,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ethnic communication is relatively weak, especially the deep-seated factor that drives ethnic communication-ethnic reciprocity-is lack of necessary value self-proof and theory development. As the endogenetic logic of national communication, ethnic reciprocity not only lay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ymbiotic pattern of ethnic origin, but also provides a lasting impetu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areto improv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thnic theory system, we should face the theoretical shortboard of ethnic reciprocity research directly, and probe deeply into the theoretical logic, value self-proof, historical excavation of ethnic reciprocity. Content crawling comb and practical propulsion and many other issues.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14CZZ010)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民族互惠:中国民族理论体系的拾遗与补正”阶段性成果(2016GMD002)
【分类号】:D6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炳镐,周传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J];民族研究;2003年05期

2 王希恩;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创新的几点认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金炳镐,熊坤新,彭谦;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4 杨昌儒;;21世纪中国民族理论的教学与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马丽娟;;中国民族理论新论——读《中国民族理论新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6期

6 于潜驰;李晓婉;;党的十八大指明了中国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与中国民族理论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1期

7 许慧;金玲;李燕;;一部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民族理论的佳作——《中国民族理论新编》评介[J];科技信息;2013年09期

8 韩艳伟;毕跃光;;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基于在中国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01期

9 杨顺清;试论中国民族理论探索的三大历史发展阶段[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3期

10 王希恩;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三个生长点[J];满族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章程[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2 ;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3 刀国栋;;人类与大自然——在中国民族理论学会顾问座谈会上的发言[A];生态环境与民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吉昌;;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实践回顾与展望[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潜驰 李臻;以十八大精神推动中国民族理论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2年

2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伦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教授 熊坤新;中国民族理论不能自我放弃[N];贵州民族报;2013年

3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青觉;发展:新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主题[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全炳镐 熊坤新 彭谦;中国民族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N];贵州民族报;2013年

5 龚志祥;当代中国民族理论的四次创新[N];中国民族报;2012年

6 王希恩;中国民族理论的发展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民族所 扎洛;透视民族现象:从历史到现实,从中国到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吴楚克;从社会分工角度看中国民族理论发展面临的挑战[N];中国民族报;2012年

9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熊坤新;改革开放为中国民族理论带来的新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孙懿;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传斌;中国民族理论新范式的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张淑娟;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本文编号:2098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98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c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