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社会体制改革目标设计及配套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9 10:05
【摘要】:社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发展、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化解变革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有序发展。换句话说,社会体制的核心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法律和文化上如何界定、各种社会活动的组织方式、居民如何参与,以及基于居民参与活动和方式形成的社会关系状况。中国社会当前呈现的多元趋势要求社会秩序重建和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必须采取组合的政策选择,市场方法引入社会领域的创新无论是从历史惯性还是基于人们当前生活现状都已经不可避免,要鼓励和支持类似社会企业建设,但必须坚守社会的秉性与规律。同时,网络的广泛使用以及大数据分析的可能性使社会学习方式在激发社会活力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Abstract]:The overall goal of the reform of the social system is to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 the maximum exten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ocial forces in social development,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and to resolv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We will promot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other words, the core of the social system is the legal and cultural defi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he organization of various social activitie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residents, and the social relations based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residents. The current pluralistic trend in Chinese society requires that a combination of policies be adopted to rebuild the social order and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inevitable for the market method to introduce the innovation in the social field whether from the historical inertia or based on the current living conditions of people. In order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social enterprises, we must adhere to the social principles and laws. At the same time, the extensive use of the network and the possibility of big data's analysis make the social learning style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timulating social vitality.
【作者单位】: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整体规划和配套设计研究”(13AZD01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吉林省推出多项社会体制改革新举措[J];经济视角(上);2008年08期

2 黄家亮;;社会体制改革与和谐社会构建——“中国社会体制改革三十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探索与争鸣;2008年10期

3 洪大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代“中国社会体制改革30年笔谈”主持辞[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4 丁元竹;;当前社会体制改革的意义与重点[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01期

5 曾向阳;周进萍;甘文华;李菁怡;马运军;孙景坛;;南京市社会体制改革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6 陈雪娇;;百人论坛解读慈善与社会体制改革[J];社会与公益;2013年07期

7 ;社会体制改革迫在眉睫[J];世界博览;2010年02期

8 ;2003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现状新观察[J];中国审计;2003年Z1期

9 ;中国民本问题报告(三)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现状新观察[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28期

10 黄玉良;刘宗波;;社会体制改革:中国的第二次转型[J];学理论;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青山;;加快县级社会体制改革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宋晓梧;;社会体制改革30年[A];2008中国改革论坛——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文集[C];2008年

3 李培林;;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4 李培林;;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在新形势下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A];全国部分省(市、区)社科联创新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C];2008年

6 胡彬彬;;社会体制的科学意涵及功能探讨[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隋维娟;;和谐社会建设视阈下的社会体制改革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8 陈思;;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莹峰;黄月;;十三、转变方式、科学发展的关键就是解决民生[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家亮;社会体制改革:学理反思与实践探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李俊雄;建设社会体制改革示范区 确保幸福东莞基业常青[N];东莞日报;2011年

3 记者 谢超平 孙晓说;社会体制改革应把法治摆在突出位置[N];惠州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张临山;加快社会体制改革[N];山西日报;2013年

5 亚楠;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N];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上海市社科规划“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 陶希东;社会体制改革需解决五大问题[N];学习时报;2013年

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化研究”首席专家 浙江大学教授 郁建兴 课题组成员 浙江大学副教授 何子英;找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4年

8 记者 杨碧娜;统筹协调推进社会体制改革[N];潮州日报;2014年

9 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特聘家 中共中央统战部机关党委常委 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主任 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岳庆平;社会体制改革的意义和重点、路径选择[N];淮安日报;2014年

10 记者 陈静莹;推进社会体制改革[N];汕头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子飞;科学发展视阈下社会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58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258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f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