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国外学者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5 14:39
【摘要】:国外学者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性质与特征、生成逻辑与兴起原因、价值性与发展趋势、网络民族主义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与方法不同,导致他们的研究观点存在诸多分歧。整体而言,国外学者的研究体现出对现实政治的关怀、民族主义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特征。与此同时,也存在"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导向、侧重孤立和单向度分析,以及研究框架僵化和变量选择的局限等问题。中国学者应关注国外学者的研究经验与问题,不断拓展与深化研究主题,积极开展比较视野的研究,加强国家与社会互动框架中的分析与跨学科整合研究。
[Abstract]:Foreign scholars have made a deep analysis of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nationalism, the logic of forma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rise, the value and development trend, network nationalism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Due to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of the researcher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ir research views. As a whole, the research of foreign scholars reflects the concern for realistic politics, the complexity and variability of nationalism, and the diversity of research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Western centralism", focusing on isolation and unidirectional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study of ossification of frame and limitation of variable selection. Chinese schola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problems of foreign scholars, expand and deepen the research topics, actively carry out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research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医学院;西南交通大学;
【分类号】:D6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彼得·海斯·格里斯,郎平;浅析中国民族主义:历史、人民和情感[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11期

2 黄兴涛;;情感、思想与运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检视[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崔玉军;;西方关于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范式与主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4 唐建兵;;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的影响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的影响研究[J];公安研究;2011年11期

6 胡峪龙;;浅议中国民族主义的成因、发展、困境与出路[J];职业时空;2012年07期

7 石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6年01期

8 萧功秦;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与前景[J];战略与管理;1996年02期

9 刘颖;;浅析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陈明明;;中国民族主义及其命运[J];复旦公共政策评论;2005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伟;;中国民族主义如何凝聚少数族裔[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吕新雨;中国民族主义的“内”与“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崔玉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与信息中心;最近20年国外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新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罗伯特·S·罗斯;美媒称美国不应挑战中国安全[N];国防时报;2011年

4 北京学者 杨早;2013,儿童怎么了[N];广州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暨爱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19—1949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长红;“五四”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及特点刍议[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方奰仪;2008年的中国民族主义与海外华人群体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9年

3 范秀英;冷战后韩国学界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评析[D];延边大学;2010年

4 卢真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彦均;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与影响[D];外交学院;2012年

6 卢勇;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7 许璐;冷战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9年

8 杨洪晓;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重新兴起的原因与特征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9 刘微微;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现状及前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Enrique A. Oti(欧霆);思想交锋:美国软实力与中国民族主义[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2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312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b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