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安徽省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9 12:2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公民社会的逐渐形成,大量的社会组织涌现,它们广泛活跃在经济社会诸多领域,承载着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重任。一定程度上而言,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培育扶持安徽省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自2009年以来,安徽省开始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逐渐将试点取得的经验拓宽到全省,以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自改革推行以来,安徽省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尤其是直接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数量激增,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全省的社会管理中,并凸显出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但是,与我国发达省份城市相比,安徽省社会组织无论从总量、品质、分布状况还是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总体发展水平不是很高,此外,还存在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制约着安徽省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笔者希望能够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以安徽省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制约安徽省社会组织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安徽省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简单梳理了下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社会组织的概念进行了区分和界定,着重介绍了三个相关的理论,以为全文的分析做好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介绍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和功能发挥情况。第四部分在前文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希望从政府、组织自身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形成一股合力,同时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的介入,共同为安徽省的社会管理与创新努力。第五部分是结论,主要是对全文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做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和说明。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ou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gradual advancement of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civil society,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they are widely active in many economic and social fields. Bearing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To some extent, social organiz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the important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oster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Anhui Province, since 2009, Anhui Province has begun to explore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has issued a series of related policies, and has gradually broadened the experience gained in the pilot projects to the whole province.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Anhui Province have developed rapidly, especially the number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registered directly. More and more soci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e in the social management of the province, and their unique roles and advantages are highlighted.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cities in the developed provinces of China, there are certain gaps in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Anhui Province in terms of total amount, quality, distribution, and capacity building of their own. The overall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not very high. In addition, there is also a shortage of funds. Lack of talents and low social recognition restric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Therefore, I hope that from the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we can find out the factors and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Anhui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briefly comb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and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 In the second part, the concept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s distinguished and defined, and three related theories a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whole text.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fourth part,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has carried on the ponder and the exploration to the existing problem, hoped from the government, the organization itself and the society three aspects, forms a joint force, simultaneously strengthens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intervention, Joint efforts for social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in Anhui Province.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mainly makes a brief summary and the explanation to the full text research result and the viewpoin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志力;;社会组织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J];决策探索;2005年11期

2 本刊评论员;;执法监察: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J];社团管理研究;2008年11期

3 陈赞;;政府职能转变与非政府组织发展关系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张东辉;;转型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困境及其矫正——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5 南刚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隐忧与解决对策——对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前沿;2009年22期

6 王玉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考[J];新长征;2009年12期

7 黄晓维;王芳;;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9期

8 姚维传;何频;王辉;何柏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孙静;;浅谈非政府组织发展与公民意识的培育[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10 林蓉;;浅谈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娟;孙素芬;孟鹤;;乡村能人促进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动因、优势与对策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包忠清;;岳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何传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的政府作用[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庞晓鹏;;民间合作服务组织发展中的问题、难点及对策[A];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0年

5 磨玉峰;;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A];民间组织理论探索——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过建春;夏勇开;王芳;;初探我国热区农垦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7 姜旭;李志业;卢强;;关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8 赵传成;周静;张宇蕊;;财政支持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调查与启示[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10)[C];2012年

9 宣宜;;参与性视角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10 侯保疆;;地方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的职能[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汉立;会同政协推动农民“专合”组织发展[N];湘声报;2008年

2 张汉东;五项措施保证组织持续发展[N];中国保险报;2005年

3 王恩耀 谢永春;我州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步伐[N];楚雄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严瑾 通讯员 佛组宣;以党建促社会组织发展[N];佛山日报;2013年

5 王石;社会组织发展应培育与监管并重[N];海南日报;2013年

6 ;勇于破解社会组织发展瓶颈[N];组织人事报;2013年

7 记者 杨继东;我州全力加快中介组织发展[N];团结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张蔚波;开展集中宣传活动促进合作组织发展[N];甘肃日报;2006年

9 徐洪飞;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探索[N];农民日报;2007年

10 杨汉立邋李福松;对农业中介组织发展问题的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倩;当代中国慈善组织与人权保障[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赵慧娟;基于员工职业发展与组织发展的个人—组织契合权变管理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褚雷;大学学习型组织发展与大学领导行为之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聪;慈善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段磊;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康向阳;推进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秦汉;我国慈善组织发展中的政府协调作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张苗苗;我国农村慈善组织发展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6 刘宇;长沙市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政府支持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许伟萌;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的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周鑫;我国政府在慈善组织发展中的角色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9 谭卓华;长沙市政府在社会组织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69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369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b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